記得當年在大漢朝有三家特別富有盛名的家族,分別就是孔氏、桑氏和東郭家族。
孔氏以酒肆起家,結交民間各類英雄人士,在民間有著非同凡響的影響力。
桑氏是大地主,當時幾乎大半個黃河流域的土地都歸入了桑氏名下。
東郭家族則是靠著經營小物件起家,直到東郭商鋪遍布整個大漢朝,不然,當時漢景帝為何挑選這三家子弟伴同太子劉徹同讀于東宮呢。
未雨綢繆。
這是劉拓第一時間想到的詞語,當年的漢景帝是想給兒子搭建一條黃金道路。
子弱父強,父親則大力扶持兒子的勢力,以便登基后能夠掌控朝政,子強父弱則不必說。
三家子弟則就是孔良、桑弘羊和東郭不解。
這三人絕對是三家之中最為優秀的子弟,可漢景帝攜平定七國之亂之勢,聲望已達巔峰,大漢朝也欣欣向榮。
聞聽皇帝陛下有此之意,這三家大抵也是打著搏上一搏的心思,將族中子弟送入皇宮,陪伴太子劉徹侍讀。
就這樣,三名少年被送進了宮中。
公元前141年正月,漢景帝逝,如三家之愿,身為太子的劉徹登臨大位,自然,三家就猶如戰國時期的呂不韋一般,投資對了。
可是,回報并沒有接至來臨,新皇劉徹的根基尚淺,不足以把持朝政,在漢景帝逝世后,竇太后從新皇手中接過掌印,執掌整個大漢朝。
世人都在驚恐,以為是另外一個呂雉。
史記·外戚世家:竇太后,趙之清河觀津人也。
竇太后,于漢高祖劉邦初年生人,云竇后名猗房,竇猗房是普通的農家女,平民出身,毫無華麗的背景。
如果要評選一位歷史上灰姑娘的故事,這位竇猗房勢必當仁不讓。
竇猗房在漢惠帝時期以家人子的身份入宮,家人子可以理解為宮女或者無官職的女官,后被賜予代王劉恒,劉恒即為漢文帝,漢景帝劉啟為其長子。
還有另外一個女人也是這位竇太后的女兒,那就是館陶長公主劉嫖,也正是因為劉嫖的幫助現在的皇帝劉徹才能夠有機會坐上太子東宮之位。
而正是劉嫖的小女兒陳阿嬌嫁給了劉徹才徹底坐穩了劉徹的太子之位。
看,皇室中的關系錯綜復雜,稍微不慎便會落入深淵。
劉拓不禁感嘆到,風云變幻,可以想象當年的風起云涌之勢,而小小年紀的劉徹被夾雜在其中又是怎樣的感受,這也怪不得為何皇帝劉徹一直在這樣要求現在的太子劉弗陵。
或許,劉徹是希望劉弗陵不要像當年的自己一般任人擺布吧。
不管怎樣,皇帝劉徹的目的已經達到,可是他不知道他這樣做,和當年的館陶長公主劉嫖等人又有何不同。
可惜的是,少年即位的劉徹并沒有權利,他也無法去按照他的想法去處理朝政,只能乖乖聽著竇猗房的話。
這種光景并不長,建元六年,也就是公元前135年,竇太后去世,與漢文帝合葬霸陵。
這位由一介平民之女榮升為整個大漢朝掌權人物終是落下了自己的帷幕,將這個時代交到了皇帝劉徹手中。
一時間,風云再次起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