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中對天下宣布了詔令,在正月的最后一天舉行閱軍儀式,以此來彰顯漢軍軍威,天朝國力,其次用來慶賀我朝皇帝陛下登臨大位54年。
劉徹自大漢朝開國以來,絕對是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帝王君主,他有此資格以此等方式來慶賀。
劉拓知道,閱兵從來都是對一個國家軍事實力的最直接展現,同時也是一種檢閱軍隊、震懾敵人最有力的軍事手段。
說起閱兵,最早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涂山會盟。
淮南子·原道訓中曾這般記錄: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壞城平池,散財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賓伏,四夷納職,合諸侯于涂山,執玉帛者萬國。故機械之心藏于胸中,則純白不粹,神德不全,在身者不知,何遠之所能懷!是故革堅則兵利,城成則沖生,若以湯沃沸,亂乃逾甚。是故噬狗,策蹄馬,而欲教之,雖伊尹、造父弗能化。欲寅之心亡于中,則饑虎可尾,何況狗馬之類乎!故體道者逸而不窮,任數者勞而無功。
這就是最雛形的閱兵儀式,很簡單,穿著布條衣,畫著鬼畫符,跳著騎馬舞,敲著堅硬的石塊。
通過武力震懾,夏禹建立了夏朝,成為了華夏第一個國家君主。
而在大漢朝,也是有閱兵行為的,只是,這種閱兵一般定為節日期間,如立秋之日,與祭獸活動一起進行,當然,其中還要增加一些打斗的內容,既有觀賞性又有娛樂性。
這次,皇帝劉徹看樣子是要很正式的舉行一場閱軍大典活動了。
令劉拓驚奇的是,血芒軍剛剛成軍,也剛剛經歷了第一戰,皇帝一紙詔令就拉著血芒軍加入了閱軍隊列。
在閱軍前皇帝將劉拓喊進了皇宮,問問他關于此次大漢朝閱軍大典的意見。
劉拓很誠實,一股腦的將自己心中的想法說了出來,最后還說一定要有口號,很霸氣的那種。
“唔,朕知道了,退下吧。”
也不知道皇帝有沒有聽進去,就將劉拓攆出了皇宮。
劉拓估計,皇帝一方面是看不得自己清閑下來,另外一方面就是為了做給匈奴使團看,當然,也有皇恩浩蕩。
也是,吃了虧的皇帝如何能夠將這口氣咽下肚呢,沒有發怒滅了匈奴使團已經算是不錯的了,自然要給他們個下馬威了。
最近,西域地界也有些不安穩,羌人有些蠢蠢欲動,最西邊的大月氏和匈奴人的來往過于密切。
西南方的土著對朝廷詔令是陽奉陰違,沿海地域更是常有海盜出沒,讓人很是頭疼。
表面上看起來風平浪靜的大漢朝實則暗潮涌動,不可不防。
這也是皇帝劉徹為何突然決定要大操大辦的舉行一場閱兵式的主要原因。
皇帝想讓天下人看看,看看強悍的大漢朝的軍隊,看看他們這些人到底有沒有信心戰勝漢軍,同時,也是為了給漢民一個心安。
一場閱兵式下隱藏的東西很多,但是對于長安城的漢朝子民來說這就是一場盛事,萬民同樂的盛事。
居住在長安城中的百姓爭相告知,鄰里之間隔墻告知,食客之間舉杯相慶,外來之人也是等著這場閱兵式過去再行離開長安城。
一時間,整座長安城及大漢朝的郡縣國領地都開始了相望。
可見,大漢朝的民心可用。
只是,這就苦了剛剛閑下來沒兩天的劉拓,剛剛回到府中休息了兩日時間又要奔赴長安城外的博望苑,他要集中訓練血芒軍,力爭讓血芒軍第一次的作秀震撼到大漢朝所有人。
對于血芒軍來說,這是一個極好的機會,讓世人見識到血芒軍勇武的機會。
隱藏在黑暗中的軍隊是注定無法持久的,除非這支軍隊是效忠皇帝,終生為皇帝的暗侍衛,這也是所謂的影子軍團。
劉拓似乎聽聞過影子軍團,可是,他從未見過。
也是,影子軍團作為皇帝私人軍隊怎可輕易示人。
只是,不知這影子軍團戰力幾何,人數幾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