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玩意兒得將原料都敲碎,碎得越勻稱,燒起來效果越好。
龍巖戰士們一個個虎背熊腰,砸石頭這種重活最適合他們了。
建筑隊多了好些勞動力,進度自然突飛猛進。
從槐羊丘陵開鑿石膏,用板車拖到東北的里水下游的陶窯,再跟那附近開采的石灰石一樣先后砸成碎末。
為了記錄下建筑隊和武器隊的成果,祭司大人特地在碎片化作坊的門口豎起來好幾塊巨大的樺木板。
上面以筐為單位,用炭筆正字記下了各人的勞動量。
還別說,這種類似公示和比試的制度讓人們動力大增,你追我趕地砸石頭,砸得可帶勁了。
而且大家還知道了自己名字的圣符長什么樣,每逢休息時刻,都會暗搓搓跑到樺木板前把自己名字一筆一劃記在心里。
特別是龍巖部落等人,圣符?勞動?那都是什么。
他們這些傻大個平日只知道打架、雌性、吃飯,什么時候還有榮辱觀了。
祭司大人不過一招,就讓幾個刺頭都安穩下來,一天比一天發現這種安定的日子好在哪里了。只需要每日勞動,就能得到充足的食物,還有安全的營地睡覺。如果還能和雌性睡覺,那就完美了。
龍巖部落的刺兒頭成功被同化,白小雙心里樂開了花。
這些戰士腦子一根筋的比較多,只要有事情占用了他們的身體,通常就沒閑暇去搗亂了。
互相之間監督,也沒人會作弊。
另外一邊,陶窯開始制作磚頭。
煤炭位于洺河對岸,目前采挖不了,所以陶窯的燃料主要使用木炭。
武器隊負責木炭制作,建筑隊則負責陶窯和磚頭制作。其他老弱婦孺則負責搬運和采挖黏土、石膏和石灰石等等原料。碎片作坊負責將原料碎片化。
兩條互相交錯的流水線作業正式上線。
白小雙則每日守在陶窯旁,指導磚頭和水泥的比例研究。
磚頭的制作大伙比較有經驗,燒了幾回就拿到新黏土的比例,而水泥這種新認識的粘合劑,則花了好幾天才慢慢掌握訣竅。
建筑隊在祭司大人指導下,最終獲得了新的水泥生產線:首先把石灰石、黏土磨碎,再進陶窯煅燒成熟料,最后和鐵渣炭碎同磨,成品就是土法水泥。
白小雙把第一次的水泥成品抹在兩塊磚頭中間,經過兩天風干,再讓戰士們用石斧砍。
水泥干透了,石斧只在上面留了一個灰白的印記,連裂縫都沒看見。
眾人見狀,嘖嘖稱奇。
“這種硬度差不多了,”白小雙很是滿意,“大家都加快速度,再建一個陶窯,我們一邊制磚,一邊制水泥,爭取用最短時間所有人住進水泥磚頭房子里。”
祭司大人說有,那就一定有!雖然不知道水泥磚頭房子長啥樣,但應該會比之前的木屋好。木屋已經夠好了,再加上之前就睡過的暖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