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五乘以二十等于一百!那分糧食的時候就不用慢慢數了,每人五塊土豆,二十個人那就是一百塊土豆。”
“對呀!我才知道原來二十以上還有三十、四十、五十……原來咱們部落已經上千人了!”
“祭司大人好厲害啊!她居然能把九九乘法表全都背出來!回家我也要教我婆娘背乘法表!”
大伙第一次發現了知識的魅力,也第一次對白小雙的敬仰落在了非常實在的地方。之前大家都只覺得祭司就是和神、巫、醫有關系的大人,但雙大人跟這些都有著明顯的區別。
這種區別讓祭司大人的形象越來越高大,不少人逐漸有種祭司大人比神還高貴的感覺。
白小雙在內測系統的信仰值也每天一小跳,課后一大跳,不停往上蹦的勢頭讓人心里非常踏實……
五天后,龍林部落新營地上,第一間房子落成了。
這房子位于營地的中心處,比大伙見到的所有房子都要大,橫著能同時走兩頭猛犸象,朝南的門足足有兩米寬,其他墻壁也挖了幾個大窗戶,通透敞亮。
外殼灰色的水泥中間露出一點點黃磚,風格和草原的顏色很像,不仔細看還難以發現。
白小雙估摸著后世考古學家會稱之為新石器時代草原部落文明的灰黃磚屋。
“這市政大廳是大家一塊修建的,所以它也屬于大家的,咱們部落以后有什么大事就在市政廳里進行,不用在外面吹西北風了。”
簡單來說這就是部落的會議室,往后開會、上課、接待外賓等等等等就暫時都安排在這兒。
大伙也不懂是什么意思,反正跟著瞎喝彩就完事了。
這完成后,建筑隊每人帶頭成立一個建房小組,抓壯丁開始修建各家各戶自己住的房子。
民居房子當然也不能亂建,規劃一直是不能少的,既要考慮布局美觀,又要綜合考慮生活功能,占地面積也不能過大。
現在營地的西邊屬于住宅區,街道設計成三橫三縱,每家每戶外墻根距離街道邊緣也有兩米寬,準備以后布置成市集,現在這部分窄長的條形空地就先給大伙種菜晾衣服用。
至于營地外側,白小雙是計劃建城墻的,有了城墻就能抵御大部分襲擊了,包括野獸也包括其他部落,但是目前人力和物力有限,城墻一時半會兒怕是實現不了,只能暫時用荊棘籬笆代替。
公共區域規劃這塊說簡單也簡單,說復雜也復雜,目前還能做的就是挖給排水系統和雨污系統。這倒是不難,可也得等到開春后冰雪消融才能干。
于是眼下建筑方面能做的就是每家建房子,修菜園,搭牛棚馬棚雞屋豬圈等等。
因為有了龍巖戰士們的加入,獵物組實力大增,野豬抓到了兩只懷孕母豬,甚至還抓到了三匹野馬和一大群山羊,馴馬馴羊是龍巖部落的當家本領,各戰士的地位水漲船高,也更認同龍林部落了。
營地干得熱火朝天,午間和晚間的文化課也得到了極大支持,除了必須上課的中層干部,只要在周邊勞動的族人都主動旁聽。
為了讓課堂設計得更有趣,白小雙一個人的腦子顯然是不夠用的。她不得不把赤骨、白英白梅白松都拖過來,組建了備課組。
和赤骨合作的是武術課,主題是逍遙劍招的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