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畔渡口。
海道子抱著萬俟俊,司空佐站在一旁,等了許久,才見公孫俍和上官住帶著一個昏睡的少女歸來。海道子問道:“阿俍,阿住,這哪來的姑娘?”
上官住抱著少女下馬,回答說:“前面很遠的沙丘,有兩只青鳥引著我去。在那邊,我發現了這昏迷不醒的姑娘,只好帶回求師父救治。”
海道子扶過少女躺下,把了把脈,眼睛望著另一處,若有所思地說:“看樣子,得把她帶回海心山上調理調理。”
海道子口中的海心山,其實是青海中間的一座高峻島嶼。作為武學大家,海道子的真實姓名,沒人知道。人們只聽說,在以前,有一個年輕人苦于俗世的艱辛,來到這島上,搭了一座小茅庵,潛心修悟,并給自己起了個道號,叫“海道子”。后來,隨著海道子功力精進,茅庵也漸漸成了一座高墻掩映,雕梁畫棟,名叫“海心宮”的宮觀。慢慢地,隨著海道子所做的懲惡揚善的事情越來越多,他也就變得家喻戶曉了。
渡口上,懸掛著一尊銅鐘。海道子用了內力,在鐘上敲出三聲長音。不一會兒,一艘大船從云霧沆蕩的青海深處駛來。船到彼岸,上官住連忙抱著那少女,往山上跑去,把她安置在了宮墻外的客房里。海道子給少女懸絲診脈,開方煎藥。一刻鐘后,上官住從師父手中接過湯藥,扶起少女的上身,仍然是輕輕分開雙頜,將湯藥小心翼翼地吹冷,一點一點喂下。湯藥喂完了,又喂了一點水,再輕扶著少女躺下。
不過片刻,少女“騰”地一下從床榻上坐起來。或許是起身太急,使得她頭腦眩暈,只是雙手抱著頭,揉搓著太陽穴,良久才回過神來。她狐疑地環顧四周,直直地望見守在一旁的上官住。上官住見她蘇醒過來,很是欣喜地說:“姑娘,你醒了!”
少女半是疑惑,半是驚懼地問:“這是哪兒……你是……什么人……”
上官住擔心少女誤會,連忙解釋說:“你昏迷不醒,是我和師父、師兄救了你。你現在感覺好些了嗎?要不再喝點水,或者是再躺一會?”
少女并不理會上官住的話,自顧自地轉過頭。見自己身畔空空如也,她內心越發焦急了,只是叫道:“我的劍?我的書?在哪兒去了!”
上官住連忙把古書與長劍遞還給少女。見到自己的東西安然無恙,少女也就漸漸平靜了下來。上官住不禁打量著眼前這世間尤物,只見那碧藍的眸子里隱隱映出了自己的面龐。少女以為上官住有話要說,便正過臉看著他。
四目相對,上官住卻不好意思了,不自然地閃爍回避著少女的目光。少女像是感受到面前這少年并無惡意,加之這少年心慌的樣子,又不禁暗自發笑。于是,二人在這房間中,都緘默著,保持著這尷尬而又溫情的微妙格局。
“要不,吃點什么?你剛剛醒來,一定還很虛弱。”沉默良久,上官住又有句沒句地搭話。
“不用,只是我想明白,這是何處?”
“青海,海心山。”
“能出去看看?”少女轉過頭又望著上官住,眼睛里流出真誠。
“不用再休息了?”
“你看,我這不很好了么?”少女拿好自己的書和劍,輕巧地跳下床榻。
打開房門,遼闊無垠的青海,完完全全展現在兩人面前。只見夕陽西下,照映海面,將天空與海,一概染成金黃。太陽在海與天的分界線最遠端緩緩下降,一對青鳥,好像從太陽中飛出一樣,飛到他們站立的位置,停留在少女的肩頭。
“這鳥,是你的?”上官住又見這
(本章未完,請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