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人在修整著老龜背上褪下的“舊殼塊兒”,甄宓則是望著山坡下的爭奪地盤兒的梅花鹿群打架。
甄宓像是自言自語道:“相傳伏羲年輕時看到鳳凰來儀,飛落在一株梧桐樹上。那梧桐樹生得不凡,于是,他按天、地、人三才,截成三段,取中間一段送長流水中,浸七十二日,按七十二候之數;取起陰干,選良時吉日制成,這就是‘伏羲琴’的來歷。”
“鳳凰鳴矣,于彼高岡。梧桐生矣,于彼朝陽!”見夷人沒有回應,甄宓又喃喃念道。
見夷人不搭茬,甄宓有些氣惱,“臭小子,你看這是什么!”甄宓說著從看似癟癟的背袋中掏一柄淡黃色七尺二寸的精美木琴。
“這木琴是梧桐樹做得,你那大弓的什么木質的?”
“哦,”夷人應了一聲,他也覺得木琴精巧,可是不通音律,對其興趣不大,“我的木弓是檀衫木做的,沒你的好!”
甄宓看他不感興趣,一把搶過躺在地上的大弓,“我父親說了,你在乾卦,應該是天玄之色,我要把你的黃色大弓用墨石染了!”
夷人一驚,倒也沒去爭搶,“這種木頭不用染,最早的時候也像你琴一樣是淡黃,現在已經是暗黃了,再過些年就成墨色了!”
“哦,原來是這樣”,甄宓說著比對著一文一武兩樣工器,果然顏色不同。
“我父果然英明,算到它會便成玄色的!”說完,甄宓想到父親慈愛的音容,神態有些黯然。
夷人感覺到了她情緒的變化,“伏羲頭領的英靈一定是升天了,和盤古大神一樣,坐上神位,壽與天齊!”
甄宓沒想到夷人還挺會勸解,一時心里舒服多了。
“你說我是乾卦,那你呢?”這是夷人第一次主動挑起話頭,一是想遷轉甄宓的悲痛,再就是確實有很多疑問。
甄宓從小口才就極佳,她把前前后后自己知道的事情都說了一遍。
“神農說你雖然丟了三根肋骨,卻吃下了三頭牛?”夷人展開了疑問。
“不是吃,是注入元靈,父親要我為釜為輿,包藏萬物,你體內不是還有龍馬了嗎?”
“哦,那你可真成牛了!”
甄宓不知夷人怎么突然來了這么一句,有氣惱又有不解,“什么意思,說不出個原由小心我打你!”
“你知道牛有幾個胃嗎?”
“不知道,兩個?”
“錯,牛羊都有四個胃,你現在就有四個胃,不真成牛了!哈
哈......”
這是甄宓第一次看夷人笑,不知道為什么見身邊這個大男孩爽朗
一笑自己臉上有些漲紅,“子母青牛,再加上小夔牛,不就三個嗎?”
“加上你自己原來的呢?”
“哦,也對,是牛就是牛吧,有什么了不起的!”甄宓不愿輸了勢氣。
八卦盤在背囊中錚錚作響,像是乾坤二卦里的龍馬和青牛聽到被談論在暗暗應和他們。
“先別弄了,走,我帶你去個地方!”甄宓收好五弦琴起身道。
“什么地方?”
“找個河邊,給你洗一下,看你蓬頭垢面的,我可不想讓別人看到我帶來的人又臭又臟的!”
夷人“哦”了一聲,收好東西,同甄宓一路說鬧著下山向溪河邊走去。
摘自《易經·說卦傳》
坤為地、為腹、為母、為布、為釜、為吝嗇、為均、為子母牛、為大輿、為文、為眾、為柄,其于地也為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