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本地人都有儲備的習慣,而且跟西北不同,他們瓜果漁獵資源豐盛,但似乎不知滿足,每天早出晚歸,收了能吃的東西都存放起來。夷人說那是過冬,甄宓說這里冬日并不寒冷,估計也少降雪,必有別的原因。
甄宓也學著每天都要去采野谷、野花生,挖地筍、野地瓜,還有一些摘山核桃、秋柿子之類,打獵捕魚就更不必說,她吃得也不多,都收拾好了藏在坤卦里,夷人說她有做管家的天賦。
兩個人一邊了解東南風情人貌、動植品類,一邊跟蹤著絮兒,看她每天都忙些什么,怎么才能跟她搭上關系,將她“引入”八卦盤,共謀大事。
通過了解,甄宓二人知道,這里附近共有三個部落,分別是木兒部落,風兒部落和直繩部落,而絮兒便是在風兒部落,而三個部落不光共以中間寧江為水源,似乎還有一個共同的習俗。
這習俗就是各自部落外圍后山都有一片光禿空地,空地上小包隆起,均勻擺了些錐形的石頭,甄宓推測或許是錐形石圖騰崇拜吧。
再說絮兒,因祖傳的本領,在風兒部落名頭不小,還有一個特別身份,便是族里的司晨官。
日常方面,絮兒也很有規律,作為司晨官,卯時一刻,她會準時站在北山頂上高聲一聲“明了!起來勞作了!”
然后就回去給二十多個孩子做早飯,吃完飯后安排一個大點的孩子照看六歲以下的孩子,其他孩子則是被一個叫股兒的女孩帶著在后院挖地洞,不錯,甄宓確認了幾次,就是挖地洞,而且其他分落個個都有挖地洞的習慣。
其他安排就更多,絮兒養了一群雞鴨、兔子、豬、蟒,又在后山種了很多果子,每天要打掃牲畜棚,上山砍草砍采,設網套抓野兔、野豬、山雀、野雁。
還有就是陪貴族人家的孩子玩耍,再就是挖蚯蚓、蜈蚣、菜蟒,當然還必不可少的是草藥。晚上她還經常編編籃子,織織草鞋,捏捏陶罐什么的。反正是有你的想不到的沒有她做不到的。
甄宓感覺自己就已經夠靈巧,跟她一比也是難分伯仲。尤其是捕獵的本領,夷人與甄宓配合十分完美,甄宓學夔牛在東西北群山中交替咆哮,獨留下寬敞的南坡地,鹿群瘋狂向南草竄,這樣正好落入夷人伏擊圈,他三箭齊發,個個無虛,三頭肥壯的公鹿應聲倒下,甄宓直拍手叫好。
經過半個月的觀察,甄宓自信對絮兒已經很了解了,想真正跟她正面接觸一下,理由嘛,就是想請她幫自己挖魚蟲。
這夜,甄宓和夷人在富戶自家染布坊偷了藍棕各一丈布,又在幣柜子里抓了兩大把貝殼幣,作為兌換,他們扔下來兩頭百余斤重的野豬。
甄宓手段極巧,花了兩一個時辰,就把兩塊布料做成了四件布袍,配合獸皮縫制了四雙鞋,剩下的下腳料還扯了幾個手帕汗巾,還有就是學著當地人給自己做了幾個纏頭箍巾。
也算是一方山水養一方人吧,這里人捕魚狩獵、耕種、用火、筑屋的本領不如西北,可是這里氣候溫暖,草木豐美,天賜物品種類繁多,足夠各部落人取用發揮,比如器具種類、服裝涂染、食物豐富等看起來比西北還要富庶。
第二天,兩人在一個岔道口的大杉樹下等著絮兒,果然,絮兒背著砍草竹籠準時出現了。
看到他們,絮兒也是一怔,她見到的外來人倒也不少,可不是這個季節,也不是這身打扮。
看到絮兒反應,甄宓心下暗喜,這段日子到底是沒被她發現,近距離看大有不同,甄宓覺得她面白貌美,清麗而不妖艷,干練而不做作,而且雙腿似乎比常人要長上一節,特顯高挑。絮兒對二人樣貌也頗感意外,雙方一時僵住了。
“額...小姑娘,聽說你會捕魚蟲,請給我們捉一些來,我們給你幣子。”甄宓一本正經道。
“你們不少南邊來的!”
沒想到絮兒答非所問,無厘頭的來了一句,讓甄宓二人一愣。
“那個不急說,咱們只管交易。”甄宓訕訕道。
“那等你們追上我吧!”絮兒說著,兩腿長腿甩開,似乎登風而起,晃得夷人趕緊閃開。
“別傻愣著,趕緊追!”甄宓緩過神,一邊蹦到夷人背上一邊下令道。
摘自《易經·說卦傳》
巽為木、為股、為風、為長女、為繩直、為工、為白、為長、為高、為進退、為不果、為臭;其于人也,為寡發、為廣顙、為多白眼、為近利市三倍;其究為躁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