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又過去了兩個月,北方又進入了金色的秋季,快到一年一度的“慶豐節”了。這幾日,甄宓聽到一則另自己極為喜悅的消息,就是十日之后的“慶豐節”的祭祀大典要在西南的鳳凰山上,女媧宮里舉辦。
鳳凰山處在燕、豫、晉三大族落的交界之處,而女媧宮則由豫族守衛,每年只有“慶豐節”這一天才對外人開放,如此也是對廟宇的敬畏與保護。
甄宓的母親自然就是女媧了,長大了有人偷偷告訴她,說她母親已經死了。可母親去了哪里,又是怎樣去世的,一直都是個謎。現在父親也不在了,母親的事更無從追起,而或者在女媧宮殘留的印記上能尋溯到一點母親的影子。
她自聽到這個消息極為興奮,好幾個夜晚睡不著覺,因為她知道,母親對孩子都是溫柔體貼,百般呵護。可只有她幼小的記憶里沒有母親,她小時候也曾多次跟父親吵著要母親,父親就會說母親去了很遠的地方,她多次都在對母親的思念中哭泣著睡著。
甄宓本打算知道消息后即刻趕過去,可聽說有豫族人看守也就沒想打破這份廟宇安寧,而是用這幾天時間準備些什么。
夷人也為甄宓高興,他特意打了一只健碩的梅花鹿,作為祭品要在當天帶過去。甄宓則是做了一個超大的紅麻披風,因為廟中自有金身,而金身雖不會被風吹日曬,但時日久了也會有塵埃污染,所以打算給母親披上。
甄宓期盼著,期盼著,這一天終于到了,二人一早便洗漱裝扮后起行了。
在茫茫太行山的崇山峻嶺之中,有一奇絕山峰,此峰孤立于群山之間,形似屏風,色如蘊黛,稱作“鳳凰山”。她在燕地西南,豫地正北,距清漳河左岸,位屬距豫族群落二十里路。山上有一鑿于崖壁上的石碑,碑上字跡可辨:古鳳凰山,石碑鑿縱貫崇嶺,制鬼斧神工。
鳳凰山上有座女媧宮,又稱媧皇宮,建筑規模極大、肇建時間也已久,此地人奉祀女媧廟為祖廟。其坐東面西,倚崖鑿險,杰構凌虛,它懸空而立,高約十丈,為歇山斗拱硫璃瓦頂。
縱觀媧皇閣,嵌于絕壁,雕梁畫棟,登樓遠眺,太行群山涌翠,漳水如帶,堪稱“天造地設之境”。
吉時已到,三族首領各命人將祭祀之品供奉于石臺之上,上到牛羊,下到雞兔,還有瓜果菜蔬,米糧鮮花,分門別類,盡顯其誠。
三族首領分左中右各焚上三支粗長的黃香插在龕爐里,分成三隊于廟前平地之上紛紛跪倒,司禮官高喊:“拜女媧娘娘,一拜,再拜,三拜。”
甄宓見三大族落如此敬重禮拜,甄宓頗為欣慰感激,心想出來這兩年多,雖然辛苦,為了天下百姓倒也值了。
群體祭拜之后便是個人分拜,夷人和甄宓也將禮物送上,司禮官見甄宓誠意,便允其進入,二人分身而上給女媧金身披上了風氅。
甄宓撫摸著母親金體,落下淚來,司禮官不明真意,只道二人是善男信女,一番好言安慰,夷人攙著甄宓慢慢走了下去。
聽到還有“補天園”、“補天湖”的精致,甄宓與夷人走入其中,在壁畫圖案上意想母親可歌可泣的偉大壯舉,不禁又落下淚來。
二人當夜躲在山中,想多留幾日,用甄宓的話就是“感受一下女媧娘娘神韻,體會一下親生母親余柔。”他們想留下來,自然誰也發現不了。
第三日正午,甄宓懷中的八卦盤忽然“嗡嗡”而震,她拿出一看,坎位墨黑色光暈若隱若現,忽明忽暗,不由叫道,“不好,坎位元靈山豬王有難!”
二人同是一驚,急忙飛奔而回。
僅三天的功夫,山豬王的族群幾乎被屠戮過半,就連它自己也掉入巨大陷阱,被重石砸暈,而后由十余個壯漢用木板抬回了族里。
這是數十年來少有的收獲與奇遇,令幾個年歲大的人都十分激動。
“看這身形,都抵得上黑熊了,不愧是山豬王啊!”
“要不是著了咱們的道,肯定是拿不下的。”
“山豬身上都是寶啊,山豬腎,補腎填精;山豬肚,消積益胃;山豬肝,養血益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