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想來,他倒真的是小肚雞腸了,不但私下惡意揣摩他人,還一言不發就打包走人,實在不是君子所為。
蘇秦為他之前的所作所為感到羞愧不已,拱手誠懇的說道。
“承蒙太師和王上的厚愛,是蘇秦不識抬舉了,太師一片真心,蘇秦還在背地里詆毀太師,真是羞煞我也。”
郭隗見蘇秦終于被他打動,激動的是老淚縱橫,“今夜我便進宮面上,給先生求一個高位,燕國能有先生,是燕國之福啊!”
就這樣,在命運的安排下,蘇秦還是在燕國留了下來,姬職也聽從了太師郭隗的建議,拜蘇秦為相邦。
而與之相鄰的齊國,還有另一個人準備離去。
屈原收拾好了自己的行李,將符節包裹好,同行李一起,放到了馬車上。
這時,一個素衣長袍,腰掛玉帶的少年翩翩而來。
“原來先生便是楚國最有名的大詩人,屈原先生啊,真是瞞得我好苦啊。”
屈原抬頭一看,認出來此人便是那日在齊王宮與他拼酒的小兄弟,于是笑著說到。
“我為楚使,奉我王之命使齊,手持節杖,又有國書,何來隱瞞二字。”
少年拱手一禮,“那是在下的不對了,那日只顧著拼酒,都忘了介紹自我,在下鄒衍,不過是個小小的縣丞,失禮之處,還望左徒大人勿怪啊。”
屈原大笑,調侃道:“那日殿中,小兄弟可謂是意氣風發,神采飛揚,令我好生羨慕啊。”
鄒衍有些尷尬,又羞愧的拱了拱手。
“左徒大人就莫要再取笑我了,酒后失言,酒后失言吶,對了,左徒大人今日就要回國了嗎?何不過了年節之后再走,也好讓衍一盡地主之誼啊。”
屈原無奈一笑,實在是一言難盡啊。
“我本為合縱伐秦之事而來,奈何時局突變,天道無常,如今再呆在這里已無他用,不如趁早回國。”
鄒衍大感可惜,放在現代的話,他可是屈原的頭號鐵粉,尤其是屈原所創的《九歌》最是讓他喜愛,他心中有諸多妙想,想與屈原訴說,奈何屈原不肯久留,令他難過不已。
“左徒大人真就不再多呆幾日?”
鄒衍還想再嘗試一下,萬一留下了呢,若是能和屈原同塌而眠,促膝長談,豈不美哉。
“不了,不了,多謝小兄弟盛情,非原不愿,乃是國中亦有要事,實在是不便久留,倘若他日小兄弟來我楚國,原定當掃塌相迎,虛左以待。”
鄒衍見屈原如此堅定要走,也不好再多加阻攔,只能抱手一禮。
“那衍就恭送左徒大人了,還望左徒大人一路珍重,他日再訪齊國,衍定會為大人接風洗塵,以盡地主之誼。”
屈原也還一禮,“多謝,小兄弟保重,就此別過。”
然后登上馬車,隨行人駕車而去。
鄒衍注視著遠去的車駕,直到漸漸消失于視野之中。
屈原回到楚國時,已經臨近年節,楚人好祭祀鬼神,家家戶戶的門板都貼上了雞毛,框上掛有葦索,還將桃符插在旁邊,以此驅邪避鬼。
正如屈原的《九歌》中描繪的一樣,民間亦多有巫師做法,還有專門的歌舞之樂,每逢年節,家家戶戶便聚集到一起,大興歌舞,王公貴族也會參與進來,以祈禱來年的國泰民安。
屈原感受著這臨近年節的熱鬧氛圍,心生感觸,一時間熱淚盈眶。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①
屈原無疑,是最最深愛著這片土地的人,所以,最不能容忍秦國強大的便是他。
強秦,必然弱楚。
這個道理,所有人都知道,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懂,他的苦心,又有何人能夠明白。
只希望大王勿要再聽信小人之言,這楚國的朝堂,該整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