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下眾人對這紫衣女子的容貌就更加好奇了。
顯然紫衣女子也不在乎大庭廣眾之下被人品頭論足,仿佛這一切都與她無關,只是緊盯著蘇秦的眼睛。
想得到一個答復。
女子的眼睛如有神韻,仿佛能直破人心,蘇秦倒是有些尷尬的避開了女子的目光,因為他明白,此時的他,雖為燕國的相邦,但卻并未有多少權柄。
莫說是君王立后之事,就是尋常政務,也不由他來經手,想要真正穩住自己的地位,還要這次的事情圓滿成功才可。
這是蘇秦今天第三次搖頭嘆息了,當今女子,歌舞者多,經書者少,通事明理者,更是少之又少。
自古以來多少君王都毀在了這后宮之事上,足以見得一個賢明的王后,對一個國家來說,是多么重要。
但蘇秦還是決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且不說這女子長像如何還尚未可知,一個新臣寸功未立便急著插手君王后宮之事。
想想,都覺得是在自尋死路。
見到蘇秦搖頭嘆息,紫衣女子不但沒有失望,反而露出了笑意,仿佛事先已經預料到了蘇秦的答案。
但這細微的笑意卻被蘇秦敏銳的察覺到了,這時他才猛然醒悟了過來,這是被利用了啊,于是失笑的開口道:
“姑娘,真是厲害啊,蘇秦佩服,出師以來,還從未見過如姑娘這般...這般...”
蘇秦很少夸贊女子,一時竟找不到合適的詞語來形容,突然心生一計,既然如此,何不結個善緣。
于是便在紫衣女子笑吟吟的目光中,起身一拜。
“姑娘大才,待到蘇秦這趟使齊的公務結束后,若姑娘還是不改初心,蘇秦愿接姑娘入燕,舉薦王上,納姑娘為后。”
此話一出,全場皆驚,不是都搖頭嘆息了嗎,不是都準備拒絕了嗎,怎么突然就答應了,那可是一國之君納后,不是市井小民娶妻啊!
紫衣女子也驚訝的張開了小口,可惜卻被擋在面紗之下,但緊接著,女子的心中便了然了。
畢竟,鬼谷傳人又豈能是浪得虛名之輩,她的小小計策,顯然沒能瞞住對方的眼睛。
只是讓她未曾想到的是,對方不但沒有揭穿她,反而愿意助她一臂之力。
傳言縱橫之道在于布局天下,看來此言非虛啊,這一善緣,若是以后她能成事,定然是忘不了的恩情。
紫衣女子也正了身形,端莊的回拜一禮。
“先生此恩,鍾離春沒齒難忘。”
蘇秦此時才知道這位紫衣女子的姓名,鍾離的姓氏可不多見吶。
圍觀吃瓜者震驚過后,便騷動了起來,相互交頭接耳,這女子怕是要一飛沖天了啊,沒想到這燕使竟真的看中了這位連真容都不敢露的女子。
但這是人家燕國的事情,他們就算心中腹誹,也只能在背后里嚼嚼舌根。
更有勝者,還在人群中高談闊論:“若真是奇女子,為何不思嫁我齊王,卻非要去那苦寒的燕國,莫不是容貌丑陋難以見人?”
眾食客樂作一團,唯有紫衣女子與蘇秦,充耳不聞,相視一笑后,舉杯對飲。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瑤,先生既施大恩,那小女子也愿意為先生,盡上一份心力。”
紫衣女子起身附到蘇秦耳邊,香風拂過,只留下了一句悄悄話,隨后再敬蘇秦一杯酒,翩然而去。
聰明人之間的交流,往往總是這么讓人捉摸不透。
但世間自認愚昧者,卻少之又少,反而自作聰明者,隨處可見。
“你可聽清了,他果真許諾了那位女子?”
“回大人,外面都傳遍了,驛館食客眾多,聽見的,可不止下官一個人啊。”
本想去會一會那個鄉村來的燕使,未曾想卻聽到了這么有趣的故事,沒見過世面,就是沒見過世面,隨便一個不露真容的齊女便能讓其追崇至極,真是可笑。
田嬰可不這么認為,紫衣女子的話讓他想到了更多,自古君王毀于紅顏禍水的事情還少嗎?
如今的王上已經有沉迷后宮的跡象了,王后更是對其放縱慫恿,不但不加以勸誡,聽說還偷偷的在民間給王上四處搜羅美女。
前幾日越國使臣來齊求援,不知從哪里聽說了大王好美色,竟帶來了一位絕世美女,獻于王上,王上頓時心花怒放便答應了越使的請求。
這要是長此以往下去,怎還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