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天氣,格外晴朗。
南潯周邊的鄉下,開始繁忙起來。
門前到場上,姑娘們,嘻嘻哈哈,有說有笑。小孩們在旁邊又打又鬧。
大家坐在小板凳上,正在采繭。每到一戶人家要采繭了,自然而然有大嬸、大媽、姑娘們自覺地從家里搬了小板凳過來幫忙,你家好了到李家,李家好了到張家,已經形成了一股風氣。
這正是:
油菜發枯大麥黃,日出原野天涼爽。
姑嫂采繭雙手忙,屋后煮繭飄清香。
繅車飛轉似風雨,繭厚絲長韌性強。
哪有閑暇論短長,明日賣絲到鎮上。
輯里村‘邢正茂絲行’,第一天開秤。
鞭炮響過之后,門口前來銷售蠶繭的農戶排成長隊,有用背簍背的、有籮筐挑的、有推車運的、還有農用車專門送的。他們手中拿著訂單,評繭、過稱、堆放蠶繭、根據蠶繭的色澤分出等級,一派熱鬧場景。
劉鏞站在繭站門口,笑嘻嘻地一些和蠶農打招呼。
宋洪生也過來,對劉鏞說:東家,按照這樣的速度,我們預定的訂單指標,估計只要一天時間就差不多了,看來農戶們都比較講信用。
劉鏞笑著說:農戶本性就是樸實。
宋洪生又說:現在的問題是繭灶來不及,需要日夜加班加點,只有把所有繭子烘干,放在倉庫里,才萬事大吉。否則,天氣轉熱,蠶蛹一周就要破繭,那就麻煩了。
劉鏞說:是呀,我也在擔心這事。我原以為要幾天時間,陸陸續續的,誰知同一天都來了。
宋洪生說:東家有所不知。今年春蠶開始長勢確是很好,大蠶時候,有的蠶寶寶就有手指那么大。但今年是倒春寒,桑葉不盡人意。蠶長勢越好,吃起來越是厲害。成片的桑園,兩天時間,像排山倒海一樣沒有了。離開上山做繭,只剩下一、兩天時間,桑葉沒有了。蠶寶寶沒有到時令不能做繭,大多數人家干脆把一部分蠶寶寶倒在河里喂魚,實在可惜。估計,今年比往年至少要減產三成。顯示大家的誠意,故所以農戶先滿足我們的訂單。
劉鏞恍然大悟,說:原來是這樣,接著說:按你說的辦,加班加點,烘干的先進倉庫,一部分馬上繅絲,大家辛苦,可以發一點賞錢。這里有你和阿炳照看著,我回一趟鎮上。
南潯鎮上的義莊是官方的,廣莊是廣東人開的,是南潯鎮上最大絲行。
義莊谷主管的辦公室里,谷主管正在和廣莊的王主管聊天。
王主管問谷主管:閣下,明天春絲就要掛牌,今年的牌價不知閣下如何考慮。
谷主管瞇著眼睛,有氣無力地說:依我看,與往年差不多。去年春絲7份2一兩,今年還是老樣子吧。
王主管苦笑著說:閣下有所不知,聽說今年產量比往年低,難道價格不抬一抬?
谷主管這時才睜大眼睛對王主管說:價格不抬一抬,那蘇州局、杭州局他們會不會也把價格抬一抬,這個價格是朝廷控制的,否則還有什么利潤?
王主管苦笑著又說:你們義莊是親娘養的,我們廣莊是后娘養的。你們義莊是有各大絲行的貢絲指標,自然不必擔心。可我們廣莊就不一樣了。
......
幾家小絲行的繭站也開始有陸陸續續的農戶來售繭。但不見往年人山人海,人擠人的場景。有點是籮筐里背來的,有的甚至于用籃子提來的。‘福昌絲行’同樣如此。其實,大多數農戶完成了‘邢正茂絲行’絲行的訂單多余部分,才拿出來銷售的。
有的小絲行想抬高價格來招人賣家,又恐絲價由義莊控制,沒有利潤。有的干脆到半路上去攔截,把賣家拉到自家行里。有的為爭一個小賣家,幾家絲行你搶我奪。一場春繭大戰就此拉開。
剛才有下人前來向顧福昌通報,說今年奇怪,第一天開秤,前來售繭的人員大不如往年。
顧福昌手背著,在客廳里毫無目的地來回走著,在琢磨原因所在。
這時,劉鏞正好進來,才打破了顧福昌的思維。
劉鏞一進門,說:顧公公,多日不見,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