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英一把抱住劉鏞娘說:媽,洪英就是您女兒。
兩個人聲淚俱下。
俗話說:‘滿月滿老子,吊唁吊兒子。’意思是小孩滿月是老子的面子,老人去世,來吊唁的人都是兒子的面子。
第二天,街坊鄰居都前來吊唁,張家、龐家、邱家、邢家、金家、宋洪生......等,沾親帶故的,劉煥章生前友好、劉鏞的同仁朋友都來了。
顧福昌也前來,在劉煥章的靈柩前鞠了三個躬。
劉鏞一直跪在一側,表示回拜。
顧福昌拉起劉鏞說:賢侄節哀順便。你父親一生為人誠樸,忠厚老實,與人為善,與世無爭,可敬可敬啊。
這時,有人進來通報:親家公來了,親家公來了。
進來的是談老板和毓惠的親生父親沈永林。
親家上門吊唁是最高禮節。
頓時,樂隊響起,女人們哭聲一片。
談老板和沈永林分別在靈柩前放上各種供品,鞠了三個躬,又上了三柱香。
片刻,毓惠來到談老板和父親沈永林面前,拉著他們的手又說:女兒是有不孝,已多時沒有前來看望您們。又對沈永林說:看爸爸蒼老了許多,女兒實在感到傷心。
沈永林說:老是正常,但身體還算硬朗。你家里事也多,還有小孩、老人要照顧,阿鏞又忙,我不怪你們。你們經常寄來的錢,我已經夠花。
毓惠又說:老人事后,你就在這里呆幾天。
沈永林說:鄉下住習慣了,空氣又好,又走得開,有時還要到地里去摸摸。
整整二天,前來劉家來吊唁的人連續不斷。木魚聲、和尚的誦經聲響徹三里之外。
凡是來人就要哭,因此,毓惠、洪英的爽子都哭啞了。
第三天上午,出殯時刻到。
主持人叫劉鏞爬上靈柩,敲了一枚子孫釘,又有人抱著冬梅、秋梅也敲了一下。
冬梅、秋梅敲子孫釘,一旁幾位看熱鬧的嬸嬸在私下嘀咕。
一個說:唉,也真是遺憾,劉家這么一個家庭,就是沒有一個孫子。
一個說:孫子孫女不都一樣。
一個說:子孫釘應該是孫子敲,女人么總要出嫁的,到一百歲也是人家的。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上述談話正好被毓惠聽到。她感到自己有一種負罪感,自己也欠了劉家的債。于是,扶著靈柩嚎啕大哭:公公啊,我對不住您呀,是我欠了劉家的債呀。您要保佑劉家呀,你要劉家兒孫滿堂呀!
還是洪英硬著把毓惠拉開,說:姐,在這種場合,你說這樣的話有意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