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曾四季如春綠意盎然,只因你走了一遭便如星火燎原萬物歸焉而不為主。你留下的傷口就像個倔強的孩子,不愿愈合,因為內心本是溫暖潮濕的地方,適合萬物生長。我也一直相信它總有再次復蘇的一天,為此,我仍然抱有希望給它時間慢慢成長。
誰也不是天生是優我,我們都在長大的路上磕磕絆絆,一路摸索,懂得珍惜互相理解包容。難免挫折,多少人走向了路口,有的奔向輝煌,有的跌入深淵。我欣賞那些一邊哭泣一邊努力前行的人,生活的壓力讓人氣喘吁吁卻總能懷抱一絲希望的負重前行。這種精神是身為學生的我們難以理解并無法變通的。其實幸福都雷同,悲傷卻有千萬種,自艾自憐的同時想一下或許有人正徘徊在生死邊緣掙扎。其實我們都渴望被人理解,被人關心,但又不知道如何去回應。所以便把一切都拒之心門之外,可又渴望能有個人讓你敞開心扉的傾訴出來。于是我們尋找,在人潮之中找尋能傾訴的對象。在找的同時其實我們是在找另一個自己,你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樣的傾聽者,如同大海撈針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并樂此不疲。
當我們得到自己想要的,又懷念追逐的過程。習慣了人潮擁擠便難以安于現狀,所以又時刻準備著再次啟程。別懷疑,我們所有人都一樣,但總有異類。就像一棵樹上的果子,總有那么幾個長的怪異的。我時常在想,為什么有人寡言少語而反之有人如同喜鵲嘰嘰喳喳吵鬧不停。后來遇見的人多了,累積的時間深刻了我就懂了。寡言少語的人并不是選擇孤寡而是寧愿和喜歡的人千言萬語也不愿和三觀不合的人多說廢話。而話多的人,個人感覺多數都是外向孤獨癥。因為內心的不安怕融入不了環境而選擇親和環境,不想表現的與常人不同而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這很容易受傷,但內心強大,自愈能力很強。時常矛盾,時常反思自己總結,因此多數患上焦慮癥的都是這類人。
學會尊重別人,尊重別人的同時也是在尊重自己。把自己的位置擺正,樹立自己的價值觀,活的獨立并有尊嚴。揚在臉上的笑容,刻在骨子里的堅強,溶于血液的驕傲。當你盛開,清風自來。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那里都像是在流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