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況,從朝廷到地方,被層層薅上一把之后,能真正到達災民手中有一半就算不錯了。
諸葛青云舉笏朗聲道:“陛下仁愛恤民,實乃百姓之福,社稷之固也。”
大殿中的其余文武百官亦都齊聲舉笏向永真帝不癢不痛的贊美了幾聲,拍了幾個不要本錢的彩虹屁。
永真帝微微面露笑意,隨后啟口道:“賑災一事,就由戶部主辦,吏部與兵部協助。”
按照職責來說,賑災屬于戶部的事情,但因數目龐大,需軍士押運護送。
不過,這并非永真帝讓兵部參與賑災的緣故。
要知道,如果僅僅是為了押運銀兩,永真帝可以直接從禁衛軍中撥出精兵強將護送,以戶部的權力,也可以征調各州郡的軍士押送糧食前往寧州。
永真帝讓兵部派出官員和吏部官員參與賑災,其主要目的是為了讓這三個部門相互監督制約,防止賑災錢糧被各級官員層層貪挪。
在大琞朝,文官集團和武官集團是涇渭分明的兩個派系。
而文官集團又分為南方的白鷺黨和北方的東麓黨。
白鷺黨是指代表著南方學子出身的白鷺書院,東麓黨則是代表著北方學子的東麓書院。
白鷺書院與東麓書院是大琞最負盛名的南北兩座書院,朝中的官員大多數都出自這兩座書院。
吏部主要由東麓黨掌控,而戶部則主要由白鷺黨掌控。
武官集團則分為地方派系和中央派系。
當然,造成文武幾個黨派,除了文武向來不和,官員地域不同外,也離不開皇帝的御臣之術。
有派系,有爭端,皇帝才好駕御群臣。
若是文武百官都擰成一股繩,那遲早會把皇帝拉下龍椅寶座。
大琞雖非重文抑武,但歷代帝王卻都有以文御武的傾向,在朝中文官的品階與權力往往要高于武官。
在朝中,最高的武官官職是太尉,正一品。只不過這是個虛職,并無半點實權。
其次便是樞密院樞密使,從一品,執掌天下兵馬大權。只不過后來有一朝的樞密院使發動兵變,差點顛覆了大琞政權,從那以后,皇帝便架空了樞密院的軍事權力,再后來便索性撤消了樞密院這個最高軍事行政機構。
所以,大琞現在最高的武官便是正二品的兵部尚書了。
大琞皇帝都得出了一個教訓結論,武官的權力不能夠太大,須以文官略加壓制,但又不能讓文官集團一支獨大。
御臣之術其實便是平衡之術。
這便是永真帝為何要讓吏部和兵部,一同協助戶部參與賑災的原因。
當然,永真帝也知道,即便如此,也不可能做到完全杜絕貪污賑災錢糧的事情發生,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但終歸還是要好些。
“最近邊關事態如何?”安排好賑災之事,永真帝在紫檀木龍椅上微微坐直身軀,看向下方群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