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夫人好奇的問:“你似乎對這個人很熟悉?”
“何止是熟悉呢,簡直爛在心里了,不如這樣吧,反正現在閑來無事,孩兒就給母親講講蒯徹,講完以后您就知道他的厲害了。”劉如意向母親建議。
“嗯,也好。”戚夫人點點頭答應了。
劉如意便閉著眼估摸著腦海中的歷史,隨后開始講述蒯徹的大概情況:
蒯徹第一次出現在歷史的舞臺上是秦二世元年八月,當時陳勝命武信君武臣北上掃蕩趙地。
蒯徹游說范陽縣令徐公,說:“我是范陽的百姓,名叫蒯徹,我私下可憐您就要死了,所以表示哀悼。盡管如此,我又祝賀您因得到我蒯徹而獲得生路。”
徐公連連拜謝,問道:“您為什么表示哀悼?”
蒯徹說:“您做縣令已十多年了,殺死人家的父親,使人家的兒子成為孤兒,砍去人家的腳,對人施以黥刑,受害的人太多了。慈父、孝子們之所以不敢把刀子插到您的腹上,是因為他們害怕秦朝的法律。現在天下大亂,秦朝的政令得不到貫徹執行,這樣的話,那些慈父、孝子們都將爭先恐后地把刺刀刺到您的腹上,以報仇雪恨并成就功名,這是我表示哀悼的原因。”
徐公又問:“您為什么祝賀我得到先生就獲得生路呢?”
蒯徹回答說:“武信君知道我的才能,便派人前來詢問他的吉兇禍福,我現在就要去會見并打算勸說他,對他說:您一定要戰勝敵人然后才取得地盤,攻破城池然后才占據它,我私下覺得很危險。如果采用我的策略,將不戰而取得土地,不攻而占有城池,傳送檄文就能夠平定千里,這樣可以嗎?”
“相信這時他將要問:你的策略是什么?那我就趁機回答說:范陽縣令本應整頓他的軍隊,守衛城池,奮起抵抗,但因怯懦怕死,貪婪而喜歡富貴,所以想首先向您舉城歸降。假如他首先向您投降而您不給他恩惠,那么邊地之城都將互相轉告說:“范陽縣令首先投降而被殺”,一定會據城堅守,像金城湯池一樣,難以攻取,為您打算,不如用黃蓋朱輪的車子迎接范陽縣令,讓他在燕、趙的邊界馳騁炫耀,那么邊地之城都將相互轉告說:“范陽縣令先投降而獲得富貴”,到時候眾人一定會競相投降,就像泥丸在山坡上滾動一樣輕而易舉,這就是我所說的傳送檄文就能平定千里的策略。”
徐公聽罷連連拜謝,立刻準備車馬遣送蒯徹。
見了武信君后,蒯徹用這些話勸說武臣,武臣信服,便用一百輛車,二百名騎兵,以侯印迎接徐公,燕、趙之地聽說此事,有三十多座城投降,一切正像蒯徹的策略所預料的那樣發展。
“果然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啊!”聽了劉如意的講述,戚夫人頓時心悅誠服。
劉如意微微一笑說:“這還不是最厲害的,最厲害的還在后頭呢。”
說罷,劉如意繼續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