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命關天,性質大變,涉及人命那就要上綱上線,嚴懲不貸。
而最不巧的是被按在下面的是那有個勢力父親的韋凱丞,雖沒出事,但要是不及時處理,那等他回去告個狀,恐整個學校都會變的很是被動。
在隨后的問話中,二石是吃了大虧,他們是異口同聲,說二石挑釁在先,且動手在先。
口誅筆伐,寡不敵眾,二石被高高地釘在了反面教材的恥辱柱上,被全校通報批評。
要是就這樣批評下也無妨。
可老師卻還喊來了家長,而張順陵得知實情后,看著委屈的二石很是憤怒,于是并裝聾敷衍起來,就是不承認二石的不是。
在他眼里,二石就是一個很懂事的孩子,心智成熟,有勇有謀,兒時雖調皮搗蛋,但那是孩子的天性,他只是大家兒時都有的一顆好奇童心罷了,難道就因為他父母不在了,而被有色眼鏡看待?
難道就因為被按在下面的同學有個有勢力的父親就可以這樣偏袒著處理?
我就不信,要是二石的父親是韋父,你們學校還能這樣處理?
張順陵越想越不服氣,和學校鬧僵了。
他堅持二石沒有錯,為什么要讓一個沒有錯的孩子去給有錯的孩子道歉,為啥要去批評去打擊孩子的積極性呢?
這事處理不好,恐對孩子的一生都是陰影。
孩童雖皮,但心善無惡,無需仇念不忘,也無需過度批評,時間到,自然會新。
還有你們學校已經批評教育了,那些所謂受傷的學生也無礙,甚至相對二石內心的傷,他們是一點傷都沒。
學校最后也沒法,念在張順陵的名望,于是就讓他寫個檢討,挨個上門陪個不是就行。
檢討可寫,但還要一一上門給家長道歉,二石感覺這就過分了,但為了二石,張順陵愿意一一登門,可卻被二石強攔住了。
他感覺就是有錯,那也是自己的錯,為啥要讓年邁的爺爺登門道歉,不合邏輯。
他跟爺爺講:這種茍且偷生的學習不是自己所希望的,這次道歉不但不能平息,恐還會讓他們變本加厲更囂張的欺負自己,適得其反,不值得!再說您年紀已高,能折騰得起啥,欠妥!
所以二石拽著爺爺用退學相威脅,堅決不允許他登門道歉,他感覺那是在侮辱爺爺。
這邊家長不配合處理,那一邊家長們卻在學校鬧著要找二石繼續算賬,老師一看情況不妙,于是開會討論。
最后一致決定,二石是寡不敵眾,退學。
這沖擊力,讓二石萬念俱灰,如同被人推入了萬丈深淵,摔碎了心外,而深淵的漆黑讓他看不到一點光明。
張順陵托人給他轉校,可他卻像是有了陰影一樣,堅決不答應。
爺爺傷心欲絕,見孫子如此重擊不起,良心用苦的他,決定還是偷偷上門一一道歉,可還是被二石攔住了。
他固執道:如此教育,不學也罷!
張順陵擔心他自暴自棄,養成游手好閑的壞毛病,于是外出時總帶著他,算是讓他跟自己學藝,并總是借機會給他講道論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