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中國第一批獨生子女,尤其在她故鄉那個十八線小縣城,計劃生育還沒有普及,她清楚的記得當時整個學校就只有她一個獨生子女,她的獨生子女證號是當地001號。當時縣里計生辦破天荒地獎勵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的父母一臺18吋的黑白電視機,還披紅掛彩、敲鑼打鼓地給送到了家里。
孩童時,林陌就是家鄉的小名人,4歲的時候還和父母一起登上過省級大報紙。在父母親人的呵護下,童年的她沒有受過一丁點兒的委屈。十二歲以前,她是在外婆家渡過的。外婆是個閑不住的人,家里喂了豬、羊,還養了雞和兔子,在那個資源匱乏的年代,林陌卻是肉蛋不缺,還時不時能吃到爸爸出差時從大城市帶回來的各種糖果、巧克力和點心……
小小的她并不知道自己過著多么讓同齡人羨慕的生活。
從她有記憶起,她就知道爸爸和媽媽非常相愛,那種愛滿溢在生活里,無處不在。她的父母從不吵嘴,至少當著小林陌不會,林陌在優越的家境、全家的寵愛、政府的各種優待中長大,象一個不知人間疾苦的小仙女。
那時候的人們淳樸而善良,那時候甚至連自行車都是奢侈品,沒有鋼筋水泥的高樓大廈,大人們可以放心地讓孩子們在外面撒丫子。所以放學后,田間、地頭、馬路上、小河邊,到處可以看到孩子們追著跑著的身影,到了飯點兒,整條街上都是大人們喊自家孩子回去吃飯的聲音,此起彼伏、錯落有致。
因著家里人的寵愛,林陌象個男孩子一樣長大了,那時的她最大的樂事,就是放學后和小伙伴們一起上山、下河、爬樹、上房……3歲時曾經因為偷偷爬樓上鄰居家煙囪,弄臟媽媽給她做的新衣服;4歲時跟著表哥和鄰居家的孩子誤進街上的男公共浴室,被管理員送回家里;和小朋友過馬路時被一輛自行車撞到,眉骨上被縫了兩針,她竟一聲都沒有哭,那年她5歲;上學了,一年級因為在玩雙杠時被掉下來的杠子砸到腳面,縫了四針,二年級又因為和表哥去玩兒跳沙坑游戲,被沙子里的碎玻璃扎到腳,又縫了三針……諸如此類事件層出不窮,讓家里人應接不暇,她因為調皮發生各種各樣的狀況,令父母頭疼不以,媽媽曾經對她說,每天下班回家的路上就怕別人對她說你快回家吧,每當聽到這句話,那一定是小林陌又受傷了。
在學校里,沒有人欺負她,因為一旦知道有人欺負她,外婆一定會找到學校,看看是誰,然后找到人家家里去說理,曾經有一次,因為班里一個男同學中踢了林陌一腳,正好被來接她放學的外婆看到了,外婆沖進教室,拉著那個孩子去找老師說理,硬是把老師說的都無言以對,所以同學們因為懼怕外婆,對林陌都相當客氣。她就這樣在外婆的羽翼下,無憂無慮地長到了十一歲,小小的她以為她會一直這么無法無天下去,可是十一歲那年的夏天終結了她的快樂,因為外婆要去照顧在省城做月子的舅媽,林陌不得不轉學到父母身邊,外婆心里有一萬個不舍,可是卻沒有辦法不去,走的時候抱著林陌親了又親,哭得一塌糊涂,直說過三個月就回來,到時候再轉回她身邊,林陌懵懂的甚至不知道轉學是怎么回事。
終于,外婆走了,林陌也轉學了,小小的她,還沒習慣怎樣面對以前每周只見一次的爸媽現在天天在身邊的事實,還要適應新學校、新同學、甚至是爸媽為她精心準備的單獨的房間。小小的她懊惱極了,她不喜歡這里冰冷的、沒有一絲人情味兒的樓房,從來到這里沒有見鄰居們串過門兒,每到吃飯的時候,她就無比懷念在外婆家,鄰居們你家給我家送幾個饅頭,我家還你家幾個包子的熱絡;她不喜歡父母給她準備的單獨的房間,在那個年代,每家都是好幾個孩子,能有一個單獨的房間不知道是多少孩子的夢想,可是對于習慣了在外婆懷里安睡的林陌來說,她不喜歡那張小床,睡慣了外婆家大火炕的她,總是在夢中滾到地上。
這些,她從來都沒有對父母講過,對她而言,外婆才是親人,父母就象是客人,好多話,都到了嘴邊可就是說不出來,久違的親情讓她適應的艱辛,那時候,對她而言,唯一的期待就是外婆早日歸來……
本書首發來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