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在杭州天竺三寺法會,有位佛老師與我說,“先生非常人。”
我有不解,“問何以見得?”
佛老師說,“你身上寒氣逼人,卻有一顆仁心,觀能初見佛性,所以早晚要成佛的。”
我答,“老師錯了,我非佛教徒,也非迷惘拜佛人,所以是成就不了佛智慧的。”
她答,“先生錯了,不是你自己說自己成不了佛,而是別人怎么去看待你。想濟公活佛瘋瘋癲癲,酒肉不忌,他卻能懲惡揚善,發揮佛性淋漓盡致,說到底,佛法所能教化人心的事,他都做了,世人也沒因他喝酒吃肉,瘋癲而行的做法,說他不是佛的化身。”
我笑答,“是的,您說的是初見佛性,也就是善德之心,每個人都有的。”
佛老師說,“目所及長遠者有限,迷惘者多,你仁心自明,可解凡人之憂,故影響人多,自然善緣結下許多,會有成就。”
我聽完搖頭說,“當今世道,人心浮躁不堪,加之懷揣太多無用之欲求,善思考行動者少,迷惘者多,殊不知其迷惘之事,要解開其中的問題,就在自己的身上,而非他人他物之因,若能看明此處,就都無憂慮了。”
佛老師聽我說完,笑指我身后說,“先生可知衣服臟了?”
我答,“不知!”卻又想到了什么,忙改口答,“明白了,明白了!”
佛老師又是一笑,離身遠去,我也隨聲而笑,留得笑聲在山中!
人往往看不到自身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在表,也可能在里,其實并不難看到,只是沒有把它們從自身剝離,故王陽明說過,去山中賊易,去心中賊難
(本章完)
幾年前,在杭州天竺三寺法會,有位佛老師與我說,“先生非常人。”
我有不解,“問何以見得?”
佛老師說,“你身上寒氣逼人,卻有一顆仁心,觀能初見佛性,所以早晚要成佛的。”
我答,“老師錯了,我非佛教徒,也非迷惘拜佛人,所以是成就不了佛智慧的。”
她答,“先生錯了,不是你自己說自己成不了佛,而是別人怎么去看待你。想濟公活佛瘋瘋癲癲,酒肉不忌,他卻能懲惡揚善,發揮佛性淋漓盡致,說到底,佛法所能教化人心的事,他都做了,世人也沒因他喝酒吃肉,瘋癲而行的做法,說他不是佛的化身。”
我笑答,“是的,您說的是初見佛性,也就是善德之心,每個人都有的。”
佛老師說,“目所及長遠者有限,迷惘者多,你仁心自明,可解凡人之憂,故影響人多,自然善緣結下許多,會有成就。”
我聽完搖頭說,“當今世道,人心浮躁不堪,加之懷揣太多無用之欲求,善思考行動者少,迷惘者多,殊不知其迷惘之事,要解開其中的問題,就在自己的身上,而非他人他物之因,若能看明此處,就都無憂慮了。”
佛老師聽我說完,笑指我身后說,“先生可知衣服臟了?”
我答,“不知!”卻又想到了什么,忙改口答,“明白了,明白了!”
佛老師又是一笑,離身遠去,我也隨聲而笑,留得笑聲在山中!
人往往看不到自身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在表,也可能在里,其實并不難看到,只是沒有把它們從自身剝離,故王陽明說過,去山中賊易,去心中賊難
(本章完)
幾年前,在杭州天竺三寺法會,有位佛老師與我說,“先生非常人。”
我有不解,“問何以見得?”
佛老師說,“你身上寒氣逼人,卻有一顆仁心,觀能初見佛性,所以早晚要成佛的。”
我答,“老師錯了,我非佛教徒,也非迷惘拜佛人,所以是成就不了佛智慧的。”
她答,“先生錯了,不是你自己說自己成不了佛,而是別人怎么去看待你。想濟公活佛瘋瘋癲癲,酒肉不忌,他卻能懲惡揚善,發揮佛性淋漓盡致,說到底,佛法所能教化人心的事,他都做了,世人也沒因他喝酒吃肉,瘋癲而行的做法,說他不是佛的化身。”
我笑答,“是的,您說的是初見佛性,也就是善德之心,每個人都有的。”
佛老師說,“目所及長遠者有限,迷惘者多,你仁心自明,可解凡人之憂,故影響人多,自然善緣結下許多,會有成就。”
我聽完搖頭說,“當今世道,人心浮躁不堪,加之懷揣太多無用之欲求,善思考行動者少,迷惘者多,殊不知其迷惘之事,要解開其中的問題,就在自己的身上,而非他人他物之因,若能看明此處,就都無憂慮了。”
佛老師聽我說完,笑指我身后說,“先生可知衣服臟了?”
我答,“不知!”卻又想到了什么,忙改口答,“明白了,明白了!”
佛老師又是一笑,離身遠去,我也隨聲而笑,留得笑聲在山中!
人往往看不到自身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在表,也可能在里,其實并不難看到,只是沒有把它們從自身剝離,故王陽明說過,去山中賊易,去心中賊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