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路,是需要規劃的,不這樣做的話,可能到人生最后,什么也不會剩下。
有個朋友,自覺郁郁不得志,跑來問我說,“我這二十多年,為何分文攢不下呢?”
我不知如何作答,只能問他,“這個可能只有你自己知道原因吧?”
他說,“娶妻生子后,家里老的老,小的小,太多地方需要錢,可能是因為這個吧。”
我聽完問,“你月薪多少?”
朋友答,“七八千吧!”
“那你愛人月薪多少?”我又問。
他說,“四千多,在咱們這個小城市里還算不錯。”
我點頭,接著問,“那你知道你每月或者每日的支出是多少嗎?”
朋友撓了撓頭說,“這……誰家天天沒事算這個?”
我笑笑說,“我家就算這個,有句俗語是這樣說的,吃不窮喝不窮,算計不到就受窮,沒有計劃的生活開支,如果老是超出預算,又怎么可能省下錢來呢?”
朋友也點頭說,“你說的對!”
“如果家人大手大腳花慣了,他們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就像現在的某付寶花唄一樣,這月用,下月還,實質上不就是透支自己以后的收入嗎?如果是這樣,別說剩下錢了,經常超出預算才是正常的。”我實事求是的說。
朋友笑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若是計劃下來,可能就能改變現狀了。”
我點頭說,“那是自然,不信你可以試試記下日常開支花銷,不該花的錢別花,該花的絕不少花,再貴的東西只要用的到,它都不算貴,再便宜的東西,如果根本用不到,那它再便宜也是貴的。”
朋友說,“這次明白了,我試試你的方法。”
半年后,朋友再來找我聊天時,他已不再提這個事了,我覺得是問題已解決了。
(本章完)
人生的路,是需要規劃的,不這樣做的話,可能到人生最后,什么也不會剩下。
有個朋友,自覺郁郁不得志,跑來問我說,“我這二十多年,為何分文攢不下呢?”
我不知如何作答,只能問他,“這個可能只有你自己知道原因吧?”
他說,“娶妻生子后,家里老的老,小的小,太多地方需要錢,可能是因為這個吧。”
我聽完問,“你月薪多少?”
朋友答,“七八千吧!”
“那你愛人月薪多少?”我又問。
他說,“四千多,在咱們這個小城市里還算不錯。”
我點頭,接著問,“那你知道你每月或者每日的支出是多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