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外朔風凜然,屋內卻是一片燥熱。
暖心閣內,崇康帝端坐御案后龍椅上,目光掃視堂下。
大明宮總管太監戴權侍立在御案一側,面色隱隱古怪,似有驚駭,似有不甘,似有嫉妒……
丹陛前兩支銅鶴矗立,長長的脖頸勁頭,兩股龍涎香氣不斷的從鶴嘴中噴出。
堂下兩排朱漆交椅上,坐著內閣七位閣臣。
首輔寧則臣居首,此刻面色淡漠的看著手中的奏折。
只是捏著奏折邊緣的手指隱隱蒼白,卻顯示出其力道不凡,心中必然同樣不靜。
趙青山、林清河、吳琦川、宋廣先、婁成文、張云谷六大閣臣雖還未見奏折,但他們其實早先已經聽聞了些許風聲。
如今只看寧則臣的神色,就可斷定那些傳聞空穴不來風……
可是……怎么可能?!
御案后,崇康帝眼眸微微瞇起,目光清冷而譏諷的看著堂下這七位執掌天下權柄的閣臣。
他雖貴為帝王,卻也不得不倚靠這七人才能掌控好大乾天下,億兆黎民。
君權和相權,相輔相成,卻又彼此對立。
對君權而言,希望相權能完美的執行天子意志。
但對相權而言,圣天子卻當垂拱而治,無為而治……
君權強勢則相權弱,相權強勢則君權就要衰減。
這本是客觀規律,可崇康帝與寧則臣君相二人,皆是鐵腕強勢之人。
兩人一路君臣相得至今,已是極為難得。
卻也快到了極限。
雖遠說不上撕破臉皮,但許多事已是心照不宣……
他們都在等著江南事畢。
一個希冀盡新法全功,而后能全身而退。
另一個同樣希望新法大行,而后視情況而清算……
原本君臣都以為賈琮南下會成為江南新黨的一把利刃,卻沒想到,利刃本身竟跳出了桎梏,另開了一片天地。
這對寧則臣等人來說,自然是壞到不能再壞的消息。
對崇康帝而言,卻是不好但也不壞的消息。
尤其是賈琮還上了一箱密折,將七月末從長安出發至十月至金陵這數十日內發生的事,完完整整的說了一遍。
甚至比從另一個渠道傳上來的密折,記錄的更詳實。
再加上精準到每一個百戶的名單,盡管賈琮行事超乎了崇康帝的預料,但就結果而言,崇康帝十分滿意。
若果真能將錦衣衛重新建起,成為拱衛皇權的一把利刃,崇康帝又怎會不樂意呢?
至于那個撒下彌天大謊,戲弄了整個天下的賈琮……
崇康帝眼睛微微瞇起,眼縫中透出的目光,顯然不是欣賞之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