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早醒來,疲憊一掃空。
絕對是胸口水滴圖案的緣故,秦川感覺自己的身體機能好了很多,以往需要休息一小時才能緩過勁,現在十分鐘就可以。
一大早他就感受了利劍的存在,那家伙這段時間一直在“守護”漁場,是個稱職的衛兵。
躺在床上沐浴晨光,同時意識進入汪洋大海,跟隨利劍像看電影一樣游覽海底。
沒準能遇到什么沉船寶箱,只是那需要十足的運氣。
光線折射入海,照的珊瑚礁絢麗多姿,這是秦川第一次細致地探查漁場周圍的海底風光。
大大小小的珊瑚礁就如同生機勃勃的海底花園,美麗而又富饒。
只是聽說近幾年珊瑚礁有退化的征兆,全球都面臨這樣的困境,基韋斯特島也不例外。
珊瑚是海生無脊椎動物——珊瑚蟲分泌出的外殼。
珊瑚蟲與一種叫做蟲黃藻的單細胞海洋藻類共生,也正是因為它體內含有不同的色素,才讓珊瑚呈現五顏六色。
而一旦珊瑚蟲的棲息環境遭到破壞,那它們就會排出蟲黃藻,失去共生關系的珊瑚蟲大批量死亡,珊瑚就會失去色彩變為白色,這就是珊瑚退化。
如同陸地上防風固沙的植被一樣,珊瑚在海底起著同樣的作用,是天然的防波堤。健康的珊瑚礁能夠吸收大約97%的海浪能量,緩沖海浪對海岸線的侵蝕破壞。
秦川發現漁場范圍內的珊瑚礁已經出現了少量退化,這不是一個好現象,繼續發展下去定會影響漁場的穩定性。
目前看來似乎也沒有什么太好的辦法,珊瑚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短時間肯定難以完成,能做的就是盡量保持漁場生態穩定性。
繼續游覽海底,秦川發現了一群鰩魚,就是那種扁平的像一張地毯的怪家伙。
在墨西哥灣它們有個更加炫目的名字,叫魔鬼鰩。
遠古時代曾是鯊魚的同類,后來為了適應海底生活滿慢慢進化成了現在的模樣。
這種魚有著扁平的菱形身體,外形奇特而優雅,游動時就像一艘視察海底的宇宙飛船,或者說是來自深海的三角飛行器。
魔鬼鰩最大的特點在于擁有驚人跳躍能力,能夠從深海躍出水面幾米的高空,有時候甚至會翻上幾個跟頭,如同技藝精湛的雜技演員。
眼前的這群魔鬼鰩魚從淺水層進入深海,再潛伏到海底進行覓食。
它們長期將身體藏進沙子,等待獵物靠近再突然發動進攻。
利劍對這種魚類不感興趣,或許鰩魚扁平的身體不足以塞牙縫,捕捉它們純粹浪費時間。
繼續前進,很快秦川遇見一個熟悉又古老的物種,海龜。
之前見過綠毛龜,那家伙皮糙肉厚很難對付,一般情況下海洋捕食者不會對它們下手。
值得一提的是全世界范圍內的海龜種類都屬于珍稀物種,產卵海域則大部分集中在佛羅里達和墨西哥海域。
也就是說鉆石漁場在某個特定時節會迎來“海龜熱”,按照法律嚴謹捕撈,只能默默忍受海龜們的大胃口帶來的物產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