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子在沙漠游蕩,枯樹掩映之中,隱約間露出面如刀削的側臉和白哲的膚質,文質彬彬,給人感覺就像一位文儒人士。
一個人修行的確會有些寂寞,但那種寂寞也應當存在于修途中。
每天,面朝東匯,屈膝下拜,道之知,對道的認識,冥想道德,使體內的知氣變得單一而凝練。
每天,面朝西匯,屈膝下拜,道之情,對道的情感,感悟道德,使體內的情氣變得單一而凝練。
每天,面朝南匯,屈膝下拜,道之意,對道的意志,感悟道德,使體內的意氣變得單一而凝練。
每天,面朝北匯,屈膝下拜,道之行,對道的行為,感悟道德,使體內的行氣變得單一而凝練。
天地間的道德分有千千種,其中有四種知、情、意和行,是世間最偉岸的力量,較為玄乎。
而四種外的小道小德,較為普通,但將任意一種修至無量,亦是不容小覷。
修行,也是一條很經時間考驗的修煉之路,想要在修煉一路走的更遠,得尋找比小道德更難得的大道德。
以小道德吐納的成果遠比以大道德吐納的成果低,不管是小道德還是大道德。
它們也都是一家人,不同的是,大道德就像是一家主一般。
丹丘生一路上興致勃勃地吐納著,大少小多的些許道德,當夕陽西下時,才戀戀不舍地離開。
不久就找到了一家客棧。名為臨行客棧,整齊的瓦房和陳舊的草屋交錯雜陳,恰似一盤殺得正酣的象棋子兒。
在沙漠,驕陽似火,客棧療養,最愜意的還是那粒粒晝夜的沙子。
丹丘生走進客棧,自己開了一間房。
此時一道聲音傳出:當你下定決心準備出發時,最困難的時刻就已經過去了。
那么,出發吧!
“什么聲音?是誰在說話?怎么會出現在我的腦海中?”丹丘生疑惑的道。
一會兒丹丘生才發覺,原來是客棧里的梁柱在作怪。
客棧里面反映了很多個人的生活態度。
這里的梁柱就妙不可言,不同的人站在同一角度,看到的內容不同。
猶如活物一般,有像生畜,有像禽獸,也有像人。
梁柱中物真聲也真。
有句話說眼見為實,耳聽為虛。
你所聽到的不是真的,但你所看到的也不一定是真的。
這家客棧,真讓人流連忘返。
丹丘生的內心蕩起生命之舟,但沒有也不必依戀和信泊,破浪的船自會一路開放常新的花朵。
丹丘生的心境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