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是己方的好朋友啊,他們在獲得魔術導彈之后,就在第一時間將部分魔術導彈和技術維護以及部分零件無償贈予給了中國,同時還派出曾在法國受訓的飛行員和技術人員來華協助中國掌握魔術導彈的技術。
而現在,隨著殲-7對外出口的成功,這款導彈的研發也進入了快車道,幾個月前,已經被株洲航空發動機廠開始試生產。同時,空軍也給了它代號,霹靂-7.
當然,這款導彈并不是空軍內部使用的,它被生產出來之后,主要用于出口,可以說,就是配合殲-7戰機出口用的,總不能讓殲-7繼續用航炮吧?
國外的客戶,都是看重格斗導彈的,那己方自然也就得出口。
空軍是不會看上的,畢竟它已經落后了。
從外形上看,兩種導彈差不多,采用十字形雙鴨式布局,鴨式舵面位于導彈重心之前,同裝在尾部的大翼展、大面積彈翼相配合,這樣可減少舵面偏轉響應時間,提高導彈的機動性,并提供導彈最大平衡攻角,提高近距格斗時的安全性。
這個時代的空空導彈,包括美國的AIM-9,也是這樣的布局方式,優點很多,旋轉式尾翼可提高舵面橫滾控制效率;固定式前翼可增大舵面效應,減少偏航力矩等等。
在外形差不多的情況下,主要就是靠電子技術的改進了,這種魔術II空空導彈,主要的改進就是電子設備,比如,魔術I導彈是沒有全向攻擊能力的,只能尾追攻擊,而魔術II導彈改進了導引頭,已經具備了全向攻擊能力。
新的紅外導引頭靈敏度提高了80倍。作為多元型紅外導引頭,其鎖定視場小得多,從而又使其信噪比大約增至10。由此獲得的數據處理和高的選擇性使鎖定假目標和地面干擾的危險性大大減少。它的研制成功,也是法國出口的一款王牌武器了。
那場貝卡谷地的空戰,給林將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導彈必須要具備全向攻擊能力,否則在現代化的空戰中,簡直就是去送死。
霹靂-7可以出口,解決有無的問題,但是空軍必須要最新式的可以全向攻擊的導彈才行!
大家仔細地看著這款掛載的導彈,一直到看夠了,秦風和米多上校才上了飛機,秦風坐在座椅上,扭頭看著那枚掛載的導彈,頓時也感覺到信心滿滿。
幻影F1戰機已經準備好了,和上次一樣,它首先滑上了跑道。
幻影F1戰機起飛了之后,秦風在后面,跟著起飛了,兩架戰機先后離開了跑道,消失在了眾人的視線里。
兩架戰機一起爬高,離開了陸地,再次進入到大海上空,秦風看著遠處的戰機,向著后艙的米多上校說道:“現在可以開始攻擊了嗎?”
“隨便。”依舊是那個慵懶的回答。
于是,秦風撥動按鈕,打開了武器系統,激烈的對抗,馬上就要開始了。
首先一地步,就是打開氮氣冷卻系統,第二代的空空導彈使用的紅外導引頭,都已經開始使用液氮冷卻了,導引頭越是冰冷,就越容易探測到周圍的紅外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