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師傅放心不下武館,但更多的是放心不下兒子。
陳師傅的兒子三十多歲,武藝確實有些平庸,沒有練武天賦,強求不來。
余春秋點頭說道:“陳師傅放心,只要余某還在上海,你兒子就有飽飯吃。”
陳師傅渾濁的眼睛,忽然變得一場明亮:“有了余先生的承諾,老夫就安心了。”
陳師傅的精神念頭逐漸熄滅,緩緩閉上眼睛,嘴角帶著微笑,就像是睡著了一樣。
余春秋門,走出了臥房。
陳師傅的大弟子站在門口。
余春秋說道:“你叫什么名字?”
“陳洪。”
余春秋說道:“陳洪,你師父……不,你父親走了。我剛才和你父親的談話,你都聽見了吧?”
陳洪眼中含著淚,說道:“父親對我期望太高,可是我不爭氣,總是練不好拳法。”
望子成龍,子承父業。
哪個父親不希望兒子能繼承自己的本事?讀書如此,練武同樣如此。
可是天不遂人愿。
陳洪沒有練拳天賦,三十多歲,拳法造詣只有父親的三成。
余春秋拍了拍陳洪的肩膀,說道:“張羅你父親的后事吧。有困難,來精武門,或者來縣衙找我。”
……
陳師傅去世不到一個月,太極拳館就散了。
沒有館主教拳,拳館自然要關門。陳洪這位大師兄,根本就撐不起拳館。
為了給陳洪一口飯吃,余春秋安排他到精武門教太極拳。
精武門里面,沒有拳術門派之分。以后,還會吸收更多的拳術總類。
精武門不是一個武館,更像武術學校。
霍家拳,太極拳,不過是學校里的教學科目而已。
……
廉租房項目結束,為一千五百多戶百姓提供了住所。改善了近七千人的生活居住條件。
余春秋辦了一家報社《復興報》。
《復興報》第一期報紙,就放了個大新聞:余春秋的兩家藥廠,將會給縣衙繳納2萬大洋的商稅。
余春秋當著百姓們的面兒,把2萬大洋送到縣衙,親手交給了知縣顧大人。
聰明人有很多。
幾家大商行的幕后老板,立刻就猜到余春秋的用意。就是逼迫他們繳納商稅。
余春秋做生意都要繳稅,他們有什么理由不繳稅?要是再不繳稅,衙門可能就要采取強硬手段。
可恨,余春秋實在是太可恨。
做買賣賺了錢,留著自己享受不好嗎?為何非要繳稅給衙門?許多人都罵余春秋是個蠢貨。
余春秋這次高調繳稅,招惹來了麻煩,那就是被朝廷盯上了。
顧大人找來余春秋,說道:“知府大人派人來了。要縣衙把商稅上繳。怎么辦?”
余春秋說道:“東主,百姓們過的什么日子,你我都知道。那點商稅,根本就不夠用,哪里有錢交給上面。”
商稅,收不上來就不說,可是收上來了,就是大清朝廷的。
上繳稅賦,是理所應當。
可是“我大清”是什么尿性,余春秋是再清楚不過。有再多的稅賦交上去,朝廷也只會自己享受,根本就不會花在百姓身上。
錢不花在百姓身上?這種說法其實不準確,朝廷花錢鎮壓百姓,防著百姓造反,是很熱心。
用稅賦鎮壓百姓,給百姓造成傷害,也是把錢花在了百姓身上嘛。
余春秋是堅決不把商稅交給朝廷。
別說知府派人來,就算巡撫派人來都沒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