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拿到了上述地區,法蘭西的工業直接縮水三分之一,綜合國力至少下降四分之一。
奧斯卡·希門尼斯欲言又止,站在俄羅斯帝國的立場上,他自然不希望奧地利繼續壯大下去,但現在明顯不是插手的時候。
俄軍在這次戰爭中只是打醬油的,本身的話語權就不高。況且,奧地利又不是吃獨食,人家拉上了比、瑞、撒、西四國一起瓜分法蘭西。
這個時候跳出來做惡人,除了能夠得罪人外,根本就沒有任何作用。
眼睜睜的看著其他人在地圖上劃圈,奧斯卡·希門尼斯強自按耐住了自己**。沒有辦法,就算是分到了一塊飛地,俄羅斯帝國也沒有能力經營。
大家的擴張方向都是沿著本土進行的,相互之間沒有利益沖突,又沒有人搗亂,場面自然是一片和諧。
“如果沒有反對的話,那么這就作為戰后對法領土處分的草案了,具體細節后面再確定。”
分贓談判是一項復雜的活,可不是一兩個人就能夠完成的,各國都是帶著團隊來的。
在場的眾人都是各國高層,要自重身份,敲定大的方向就行了。具體的細節談判、利益交換,還是由下面的人進行。
停頓了一下,韋森貝格抬頭一看,眾人復雜的表情盡收眼底。眾人的想法他不關心,只要沒人反對就夠了。
“現在進入下一項議題——戰爭賠款。原則上還是尊重各國的意愿,根據實際情況、以及大家為戰爭做出的貢獻,付出的犧牲,確定各自分得的份額。
現在確定賠款總額,先統計各國的戰爭損失,我先說開頭了。
在過去的一年里,奧地利在反法戰爭**計:陣亡74.23萬人、傷214.16萬人,消耗戰略物資1546萬噸,支出戰爭經費66.98億神盾。直接經濟損失高達186億神盾,間接經濟損失564億神盾……”
注水肯定存在,奧地利的損失統計都沒有完成呢,哪來什么準確數據?
除了人員傷亡不好捏造,基本上屬實外,其他的數據都存在著嚴重的水分。
大家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作為這次反法戰爭的主力,奧地利付出的代價肯定不小。
“比利時在這次戰爭**計陣亡二十萬士兵,五百多萬民眾流離失所,平民傷亡超過五十萬,經濟損失更是無法統計,初步估計不會低于一百億神盾……”
話到了一半,比利時代表的眼淚都不由自主的流了出來。沒有辦法,戰后的比利時實在是太慘了。
可以說是一朝回到了原始社會,城市變成了廢墟,夕日的工廠、礦山,現在已經是草長鶯飛。
相比奧地利注水版的五百多億損失,那么比利時的一百億損失,那就是貨真價實。
并非他們不想注水,實在是注不進去了。整個國家都沒了,盤子一共就那么大,能有多少損失,大家心中都有數。
鑒于比利時的悲慘遭遇,眾人有心出言安慰,都不知道該如何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