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銀行可以做這筆業務,那是因為弗朗茨是貴族們的封君,并且提供的貸款利息還非常低廉,完全可以對外宣布在幫小弟度過財政難關,名利雙收,根本就不存在麻煩。
其他人就不行了,誰來了都不好使。前輩已經做出了榜樣,借高利貸沒有任何問題,再苛刻的貸款條件,他們都敢簽字,只要事后干掉債主就行了。
就算是干不掉也沒關系,在自家的領地里,領主是有權利制定法律和稅收的,只要不和中央政府的法令相抵觸就行了。
比如說:就有領主制定了《高利貸債務豁免法》,人家直接以法律形勢規定,凡是貸款利息超過8%的商業貸款,通通不受法律保護。
完全遵守了神羅帝國的憲法精神,只不過把高利貸認定標準中的一個數給去掉了,然后高利貸標準利率就從48%下降到了8%,合法的把債務給賴掉了。
至于契約精神,那又不能當飯吃。只要放下了節操,資本家拿這些能夠制定規則的諸侯王是一點兒辦法也沒有。
吃一塹,長一智。有了先烈們血的教訓,銀行家們都學聰明了,早早將這些諸侯王列入了貸款黑名單。
商業銀行就算是真的要放款,那也要回本土來簽訂貸款合同,就連抵押物也必須在本土,就是怕這些家伙還不起債務掀桌子。
刨除政治上的潛在收益,實際上低息貸款也能夠盈利的,只不過這個時間周期需要拉長到二三十年,甚至是更長的時間。
皇家銀行不受理個人商業貸款,又不是不受理個人存款業務。別看現在這些貴族領主窮,可是領地一旦發展了起來,未來個個都是大土豪。
拿到這些人的存款,皇家銀行就是未來全世界現金流最充足的銀行,沒有之一。
要不然兩個點貸款利息鬼才干,尤其是還要在殖民地開設分行,縱使有央行支持,那也是妥妥的賠本項目。光政治上的收益,推給國有銀行也一樣。
按照皇家銀行公開的財報,僅海外殖民地分行運營,每年都要虧損上百萬神盾。
要不是有代理發行債券、幫企業上市融資等增值業務,這家全世界排名前十的銀行,就要長年霸占世界銀行虧損榜榜首了。
賺錢有賺錢的好處,不賺錢同樣也有不賺錢的好處。一家不盈利,還時常虧損的皇家銀行,也為弗朗茨撈足了聲譽。
縱使這家銀行的資產規模,從建立開始就在不斷的膨脹,但是因為它不盈利的屬性,讓人連嫉妒之心都生不出來。
當然,這只是普通民眾的想法。玩兒金融的早就嫉妒的兩眼發紅,只有他們最清楚,有一家現金流充足的銀行能夠帶來的潛在收益有多大。
嫉妒也沒用,從表面上來看皇家銀行就是做慈善的,一旦產生“盈利”,除了填補之前的財務虧損外,多余部分都被皇帝拿去做了慈善。
對比市面上的所有銀行,皇家銀行都是銀行業的良心典范。這都要受到指責,其它銀行就更沒法活了。
某種意義上來說,皇家銀行也充當著“情報組織”的角色,監視著殖民地的一舉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