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將發展航母和潛艇的錢,砸在戰列艦上,神羅海軍的又能增加十幾艘主力艦。
弗朗茨搖了搖頭道:“不知道!可是有準備,總比沒有準備的好。皇家海軍的優勢那么大,不搞些新玩意兒怎么能夠超越?
你又不是不知道,英國人盯我們有多緊,可以說每增加一艘主力艦,都會引起一場風波。”
這也不算完全撒謊,弗朗茨確實不知道這些準備能不能發揮作用。
如果神羅海軍運氣足夠好,在決戰中一次性干翻
皇家海軍,這些準備都是無用功。
只有在大決戰失利的情況下,這些準備才能夠發揮作用。通過打擊英國人的海上貿易線,削弱不列顛的戰爭潛力。
當然,這些話落入腓特烈耳中,又是不同的解讀。
畢竟,不是穿越者,誰也不準確判斷未來海軍的發展方向。沒有在海戰中證明過自己的航母和潛艇,自然無法給人足夠的信心。
……
倫敦
盡管早有思想準備,可是沙皇政府決定站隊神羅的消息傳來,英國政府的氣氛還是緊張了起來。
此刻坎貝爾首相的心情,就和倫敦的天氣一樣——“放眼窗外,盡是霧霾”。
自從登上首相寶座,·坎貝爾嘆氣的次數,比過去幾十年加起來的總和都要多。
“不當家,不知道柴米油鹽貴;不做首相,不知道大英帝國有多爛”。
外界眼中如日中天的大英帝國,在坎貝爾眼中就剩下了“爛”。
沒有辦法,關心不列顛優點的人太多;作為首相的坎貝爾,只能去關心這個國家的缺陷。
不是·坎貝爾偏頗,主要是職責所在。“發現問題,然后解決問題”,本身就是政府的職能。
認為不列顛“爛”,主要是因為坎貝爾發現了問題,卻又無法解決問題。
為了避免局勢繼續惡化,為了保住不列顛的世界霸權,現在他只能采取最極端的措施——戰爭。
對一名政治家而言,做出這樣的選擇,無疑是失敗的。不過現實擺在眼前,容不得·坎貝爾猶豫。
軍備競賽的大幕已經拉開,拖得時間越長,對不列顛就越不利。
“歐洲局勢已經明朗了,伴隨著俄國人的站隊,我們搗鼓起來的中立運動,很快就會破滅。
接下來我們只能加快步伐,要不然等維也納擺平了歐洲各國,我們就要對抗整個歐洲大陸。
外交部的行動進展到了哪一步,一旦戰爭爆發,會有哪些國家支持我們?”
沉重的聲音,訴說出了·坎貝爾內心的不平靜。
戰爭的話題實在是太沉重了,尤其是和一個大國間的戰爭,沒有任何人敢掉以輕心。
作為外交大臣的亞當,此刻更是一臉郁悶。
俄國人站隊神羅是預料之中的事情,畢竟他們的分化戰略才進行到一半,還沒來得及離間俄奧關系。
就算是要追究責任,按理來說也應該是追究前任、或者是前前任的。因為他們的不作為,才導致俄奧同盟延續了下來。
然而,政治是殘酷的。無論是前任、還是前前任、又或者是前前前任都平安落地了,這口黑鍋他背定了。
如果只是這一口也就罷了,問題是俄國人的站隊帶來了連鎖反應,直接影響到了各國的站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