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豫了十幾秒后,阿爾多上將:“傳令下去,讓受傷的軍艦和運兵船、補給船先行撤退,剩下的軍艦留下救援落水官兵。
發電給總部,說明我們面臨的困境,請求空軍火力支援。各主力艦做好戰斗準備……”
不是艦隊警惕性不高,主要是此處距離大陸也就那么百八十海里,發現了敵人再跑,時間都來得及。
大家的軍艦性能都差不多,現在還有20海里的距離,正常情況下敵人想要在百八十海里要追上來,根本就不可能。
怎奈計劃沒有變化快,誰也不知道敵人會玩兒自殺式襲擊,更無法預料損失會這么慘重。
現在救援落水官兵需要時間,耽擱這些的功夫,敵人的快速軍艦已經能夠追上來了。
要是艦隊沒有受損,阿爾多絕對不會慫,打就打誰怕誰啊!大不了打完過后兩敗俱傷,大家一起回去舔傷口。
可是剛剛損失了三艘軍艦,更有多艘軍艦受損,尤其是沉沒的軍艦中還包括一艘超級戰列艦,艦隊的實力已然大損。
當然了,實力處于下風也并非完全沒一戰之力,真要是實力懸殊,阿爾多上將早就下令丟下落水官兵跑路了。
一將功成萬骨枯,戰場上總是需要犧牲的,必要的時候誰都可以舍去。
現在明顯沒有到哪一步,時代不一樣了,屬于大炮巨艦的輝煌在英吉利海峽之戰中就綻放了。
現在是過渡期,而未來是空軍的時代,誰掌控了天空,誰就掌握了下一個時代。
……
倫敦,還來不及為偷襲成功慶祝,格來爾淪陷的噩耗就傳了過來。
“不惜一切代價,在最短時間之內奪回格來爾,速度必須要快!”
坎貝爾首相用近乎咆哮的語氣說道。
按理來說,一座沒有絲毫軍事價值、經濟價值的小鎮,丟了也就丟了。
對英倫保衛戰來說,根本就沒有任何影響。即便是敵人占領了當地,沒有合適的港口,大軍也無法登陸。
可政治從來都不講道理。憑借豐富的政治斗爭經驗,坎貝爾敢肯定拿下了格來爾小鎮的奧地利人,馬上就會向外界公布登陸成功的消息。
普通人可不會管格來爾小鎮是否有軍事價值,反正在英倫三島拿下了立足點,那就是登陸成功。
然后,大家又會以自己的認知,得出大英帝國馬上就要涼了的結論。
民意一旦沸騰,不列顛就真的要內憂外患、四面楚歌了。
外交大臣亞當補充道:“敵人早有預謀,現在消息應該已經傳出去了。
接下來就是各國政府核實,我們必須要搶在大家核實消息前奪回格來爾。
否則……”
后面的話不需要再說了,大家都知道后果嚴重。
一旦確定聯軍登陸成功,大英帝國的盟友們就會爭先恐后的跳船。大家都是聰明人,都知道割肉止損,割的越早損失越小。
同甘共苦、生死與共,那是戲文里的內容,現實政治上從來都不流行這些玩意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