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忍受夠了,大家一致選擇了快刀斬亂麻,斐迪南一世的退位的時間很快被確定了下來,弗朗茨的登基時間也同樣被定了下來,都在1848年9月1日。
現在已經六月底了,就剩下兩個多月的時間,弗朗茨必須要安排國內的事務,確保在自己的登基大典上不鬧出笑話來。
……
這次英奧談判的結果,弗朗茨總體上是滿意的。不但從撒丁王國那邊敲了一筆,還獲得了英國人在奧地利巴爾干問題上的支持,并且拿到了海外殖民的入場券。
唯一令人頭疼的就是英國人在德意志問題上的立場,所有的列強一樣,大家都反對奧地利向德意志地區擴張。
不同于普魯士王國,奧地利在德意志地區的影響力太大,哈布斯堡王朝的招牌太響亮了。一旦統一了德意志地區,造成的影響要大的多。
別的不說,瑞士、荷蘭、比利時都曾經是哈布斯堡王朝故地,德意志地區盛行的大統一思想,在這些國家內部同樣存在。
誰知道奧地利有沒有辦法將他們整合起來?不管行不行,大家都不愿意冒險。
哈布斯堡王朝的影響力大家都非常的忌憚,一旦奧地利準備統一德意志地區,就要遇到和拿破侖同樣的局面。
甚至還等不到統一德意志地區,各國的干涉大軍就已經出發了。這個結論令大家很受傷,尤其是大德意志主義者。
沒有辦法,一個只有八百萬核心民族的奧地利是大家最好的盟友,一個擁有四五千多萬核心人口的奧地利,那就是歐洲噩夢。
統一德意志地區過后的奧地利,在人口上超過了俄羅斯,在工業上超過法蘭西,完全就是一個中歐巨無霸。
英國人看的很清楚,所以他們鼓動奧地利向巴爾干地區擴張,只要主體民族沒有占據絕對優勢,內耗就是必不可免的。
一個內耗嚴重的奧地利,是無法威脅大英帝國世界霸權的,大家還可以是好朋友。
弗朗茨安慰道:“英國人的立場本來就在我們預料之中,現在該頭疼也不是我們,普魯士王國同樣想要統一德意志地區,他們的選擇余地更小。
無法向德意志地區擴張,我們可以去巴爾干地區,還可以去開闊殖民地,奧地利前進的步伐不會停下來。”
這也是自我安慰,普魯士只是拿出來的借口,這個年代的普魯士王國還沒有統一德意志地區的實力。
奧地利是本身具備統一德意志地區的實力,國際環境卻不允許。
最有可能置身事外的英國人,都強烈反對德意志統一,隔壁的俄羅斯就更不用說了,臥榻之側豈容酣睡?
兼并不了德意志地區,奧地利就只能先解決國內的民族矛盾,再老老實實的種田慢慢積攢實力。
所謂的擴張,只是撿一些殘羹冷炙,在巴爾干地區不得不對俄國人讓步,開辟海外殖民地又不得不和英法妥協。
費利克斯提議道:“既然英國人反對德意志地區統一,我們退而求其次,和普魯士王國瓜分德意志地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