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戰略上如何偉大,前期種植糧食的農民和貴族,都成為了犧牲品,奧地利帝國可沒有糧食補貼。
“這個度怎么把握?如果只是比國際糧食價格略低,那么也不是不能接受,要是低的太多,恐怕會打擊國內的糧食生產積極性。”費利克斯首相皺著眉頭說道
從個人利益的角度上出發,他是應該反對這項措施的,可是作為奧地利的首相,他不能光考慮眼前的利益。
卡爾的忽悠還是成功的,所有人都知道奧地利糧食產量將會暴漲,內需肯定是消耗不了,要是不在外面找銷路,就準備爛在倉庫里了。
大家的思路已經帶偏了,發生這種事情,解決方案并不只是這么一種,比如:削減農產品相關環節稅收,增加糧食價格上的競爭力。
或者是開發配套的產業,如釀酒、發展畜牧業、對糧食進行深加工……
“首相,這種損失,也就是前幾年。考慮到實際情況,我們現在按照國際糧食價格下降百分之二十,提前進入搶占市場。
等我們占領市場過后,就可以慢慢向上提價,大家現在付出的損失,未來都會賺回來。
同時,政府還鼓勵出口精加工產品,盡可能的出口高附加值產品,保障大家的利益。”卡爾認真的分析道
這筆買賣,只有奧地利政府敢這么做。其他的糧食出口國,可沒有那么多國有企業,能夠操控糧食出口價格。
資本都是逐利的,農產品行業門檻又低,資本家誰會在乎未來的利益啊?
先顧好眼前再說,不然還沒等到未來,就已經被競爭對手拍死在半路上了。
……
“低價傾銷”的戰略,就這么被制定了下來。這是一個陽謀,在利益面前誰能夠抵御誘惑呢?
弗朗茨只是皺了皺眉頭,就表示了默認。現實就是這么的殘酷,沒有足夠的利益,怎么能夠拉別人上船呢?
好在這個年代,大家還不怎么重視工業,封建制度下資本家沒有多少話語權,不然的話奧地利想要建立這個經濟同盟,要付出的代價還會更大。
……
制定計劃容易,要具體實施計劃就不是那么的簡單了。鬧的沸沸揚揚的奧地利公務員考試,在1848年12月21日拉開了帷幕。
為了避免山高皇帝遠,監管困難,出現嚴重舞弊的情況,奧地利政府將考場全部設置在了維也納。
最先開始考試的是財政部,不是不想同時開考,而是奧地利政府沒有那么大的場地。
不同于后世的學校滿天飛,隨便借用一部分教室就可以考試了。現在可找不到那么多場地,很多人不得不在露天廣場進行考試。
就連弗朗茨皇宮前面的廣場,都被政府借了過去充當考場。
維也納宮頂部,弗朗茨拿出了望遠鏡,看著排著長隊等待入場的考生,感慨萬千。
曾幾何時,他也曾是考試大軍中的一員,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一次又一次的嘗試,還沒等最后一次的結果出來,他的命運就已經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