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看歐洲所有國家都來湊熱鬧了,實際上大部分國家都只是為了在國際上刷存在感,真要是讓他們出兵,一個二個就要打退堂鼓了。
只要俄國人支持奧地利,那么干涉聯軍就組織不起來。除非立即停止近東戰爭,英法抽回前線的軍隊,才有干涉奧地利的實力。
英國人肯不肯干,拿破侖三世不知道,反正他自己是絕對不可能干的。付出了這么大的代價,仗都打到了這個份兒上,如果沒有一場大勝,他根本就無法收場。
這關乎到了自己的政治生命,拿破侖三世不可能為了干預奧地利,就賭上自己的皇位,這不值得。
既然俄奧之間有交易,梅特涅秘密出現在了巴黎,那么倫敦呢?如果奧地利人說服了英國人,那么有沒有法蘭西的承認,都無關緊要了。
想到了這里,拿破侖三世無奈的發現,這個時候自己的選擇余地并不大,除非法蘭西未來不進行擴張,不然現在進行利益交換是最好的選擇。
法國的礦產資源不足,德意志萊茵河地區的礦產資源,一直以來都是法蘭西垂涎三尺的存在,尤其是當地豐富煤炭資源。
這些地區目前大都在普魯士王國的控制下,這也是歷史上普法戰爭的誘因之一,普魯士人沒有履行事先的承諾,拿破侖三世才挑起了戰爭。
……
利益最大化是任何一個政客的本質,拿破侖三世也不例外,現在他需要在奧地利獲得一份好處,鞏固他那還不穩定的江山。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1853年8月6日,梅特涅和拿破侖三世在凡爾賽宮簽訂了《法奧意大利問題處理綱要》、《法奧中歐勢力范圍劃分條約》、《法奧互助密約》。
前兩份條約,只是約定了兩國的勢力范圍外,將很多可能存在爭議的地方用條約規定了出來。
后面的密約才是這次談判的核心,按照約定:法國支持新神圣羅馬帝國建立,奧地利將支持法國人獲得萊茵河以西地區、意大利部分地區。(包括比利時、盧森堡、萊茵蘭、撒丁王國、西西里島)
在慷他人之慨的時候,弗朗茨總是很大方的,如果法國人敢要,他們就算是把荷蘭、北德意志地區都劃進去,梅特涅同樣也不會拒絕。
反正這個承諾上的支持只是停留在口頭上,又不需要付出實際利益。
拿破侖三世不知道么?顯然是不可能的,但是他對法蘭西的實力有信心,自認為拿下這些地區完全沒有問題。
只要奧地利人能夠履行約定,在口頭上進行支持,不和其他國家一起來干涉,他們就有很大的成功性。
理想總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提前做好了約定,萬一未來要進行行動,也提前排除了一個對手。
當然,拿破侖三世也不傻,不會就真相信奧地利政府的承諾,這么多目標,就算是他們要采取行動,也不可能一躍而就。
路要一步一步走,肉要一口一口吃,只要不貪功冒進,這些目標法國人還是很有可能實現的。
總之,一切都要靠實力說話。只要法蘭西夠強大,這些小目標都可以實現。反之,要是實力不足,就算是奧地利人履行承諾,他們也沒有胃口吃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