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兩個多月的苦戰,聯軍終于擊敗了希臘“民間武裝”,取得了近東戰爭爆發以來英軍的首個大捷。
奧立弗少將懸著的心也落了地,他終于有拿得出手的戰績了。以己方不到五千人的傷亡,擊斃敵軍1.8萬,俘虜敵軍1.4萬,怎么看都是戰果輝煌。
敵軍是烏合之眾的事情,已經被他果斷忽略了,只要再接再厲繼續擊敗黑山公**隊,他就完成了全部的作戰任務。
一名青年軍官匯報道:“將軍,國內傳來軍令:命令我們繼續追擊敵軍,如果希臘王國收留這些敵軍,國內授權我們可以采取必要手段。”
必要手段?實際上就是找個借口進入希臘王國,教訓一下希臘政府。顯然倫敦政府對奧托一世政府已經非常不滿了,想要給他們點兒顏色瞧瞧。
“知道了。”奧立弗少將淡定的回答道
對希臘人他可沒有好感,如果不是希臘人的偷襲,逼迫奧斯曼人抽調了前線的兵力,索非亞戰役也不會輸。
盡管把責任都推給了別人,奧立弗少將心里還是清楚的,那一仗他是難辭其咎,會伴隨著他的一生,成為一個難以磨滅的污點。
現在有機會找希臘人算賬,他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了。
借口總是會有的,即便是奧托一世裝慫了,這次倫敦政府想要敲打一下這個不安分的小弟,還是會動手的。
想要蒙混過關,顯然是不可能的。只不過希臘政府不承認這次出兵,那么在明面上英國人也不能以此為由,把他們怎么樣。
歐洲各國還看著呢,一旦做過了頭,大家還是會出面干涉的,約翰牛還做不到一手遮天。
縱使是英國國內,也不認為希臘進攻奧斯曼人有什么大問題,只不過他們選擇的時間不對。
希臘政府最后關頭迷途知返,沒有加入俄國人的陣營,這就有了回旋余地,顯然奧托一世的政治判斷力還是及格的。
……
君士坦丁堡外俄軍總指揮部,緬什可夫將軍再次收到了尼古拉一世的斥責信。
進攻了這么長時間,付出了十幾萬人的傷亡,君士坦丁堡還在敵人的手中,看不到半點兒要被攻克的跡象,沙皇政府自然著急了。
緬什可夫的壓力大增,如果再想不到辦法,圣彼得堡政府就要換人了,到時候攻克君士坦丁堡的榮耀,就和他永別了,這是緬什可夫萬萬不能容忍的。
一名中年將領提議道:“司令官閣下,可以考慮一下奧地利人的建議,只要能夠攻克君士坦丁堡,剩下事情都好辦。”
緬什可夫搖了搖頭說:“奧地利人的建議,耗費太大啊!他們不是攻克君士坦丁堡,而是要用大炮轟平君士坦丁堡。
他們推薦的那些重炮,除用來攻城外,后面就只能當岸炮用了。真要是按他們的提議,弄幾百門巨炮過來,每天的彈藥消耗量都是幾千噸。
不要說我們消耗不起,估計奧地利人就算是全力生產,也不一定能夠滿足我們的需求。
每天打掉上價值百萬盧布的彈藥,要攻克君士坦丁堡,至少需要消耗數億盧布,甚至是十幾億盧布的經費,你覺得我們打的起么?”
這還不是最坑的,更坑的是錢花了,君士坦丁堡也不一定能夠打的下來。
奧地利推薦的巨炮,在戰場上移動非常的不方便,萬一被敵人給摧毀了炮兵陣地,那就更慘了。
中年軍官提醒道:“可是司令官閣下,這是唯一看上去能夠攻破君士坦丁堡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