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情況下,由不得他不小心謹慎,萬一引起了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的不滿,他就完蛋了。
……
倫敦
英國政府收到印度叛亂的消息,比維也納政府還要更早一些,這個時候平叛大軍都開始準備了。
收到了蘇丹政府的求救,格蘭維爾皺著眉頭說:“我們努力封鎖消息,沒有想到還是這么快暴露了。”
財政大臣約翰-羅素無所謂的說:“這沒什么好奇怪的,任何消息一旦進入了國會討論,都會變成一個公開的秘密。
要不了幾天,倫敦的報紙上都要刊登出來了。奧地利人想要收到消息,并不是什么困難的事情。”
這是英國的國情,大事需要國會進行討論。而國會議員的嘴,都屬于沒有風門的。
能夠保密幾天就是他們有節操了,事實上他們討論的時候,倫敦的報紙上已經把消息刊登了出來。
格蘭維爾想了想說:“那好吧,泄密問題到此為止,這是國情決定的,不是我們的責任。
現在的麻煩了,既然奧地利人知道了印度叛亂的消息,那么我可以大膽推斷,大部分歐洲國家都知道了。
原計劃在最短的時間內平定叛亂,不給他們留下可趁之機,顯然是不可能了。大家覺得該如何善后?”
印度對大英帝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沒有了印度,英國人的霸權也就崩潰了。
這個年代澳大利亞還是罪犯流放地,新西蘭殖民地剛剛開辟,南非僅僅只是一個中轉站,加拿大也還沒有發展起來。
沒有了印度這個大市場,兼原材料產地,英國人的工業優勢很快就會喪失,地狹民乏的本土根本支撐不起他們的霸權。
這是人所共知的事實,眼紅英國人霸權的人多得去了,就算還不敢直接向他們發起挑戰,趁機搞點兒小動作也是不可避免的。
奧地利只是最先跳出來的,殺雞儆猴是一個選擇,不過前提條件是要確定那一只雞不會飛才行。要是沒把雞殺死,那就弄巧成拙了。
外交大臣托馬斯回答道:“首相閣下,印度是我們的軟肋,現在出現了危機,這個時候我們的敵人都會冒出來。
不過各國也是矛盾重重,他們相互忌憚,害怕被別人做了漁翁,不敢直接挑戰我們。
奧地利人多半是在拿奧斯曼人做筏子,試探我們的反應。既然他們要進行試探,不如陪他們玩兒好了。
先用談判拖延時間,只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平定印度叛亂,他們就會自己退回去。”
這是事實,如果倫敦政府可以在幾個月內平定叛亂,那么弗朗茨還是只有認慫。
約翰-羅素提醒道:“托馬斯先生,不要忘了還有俄國人。別的國家會忌憚我們的報復,可是沙皇政府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