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很遺憾,殖民政府都沒有這個部門。能用刺刀、大炮解決問題的,就絕對不會用別的手段。
非洲大陸上不能用刺刀、大炮解決的問題很少,結果奧地利就變得沒有朋友。要是主動提出武器援助,人家都不一定敢要。
改變行事作風,自然是沒有必要了。歐洲各國這年頭都這樣,殖民地隨便玩兒沒有人在乎,不要臉的殖民者還以人類文明傳播者自居。
弗朗茨問道:“英國入侵埃塞俄比亞只是時間問題,殖民部有什么計劃?”
殖民大臣約西普·耶拉契奇回答道:“陛下,雙方實力差距巨大,這場戰爭沒有懸念。
我們的勢力范圍已經和埃塞俄比亞接壤了,這個非洲國家領土面積很大,英國人一口是吞不下去的,殖民部計劃分一杯羹。”
這個分一杯羹,恐怕不僅僅只是一杯羹。就算是一口吞下大半個埃塞俄比亞,弗朗茨都不會感到絲毫意外。
英國人要遏制奧地利在非洲大陸上的擴張,就是因為奧地利在當地的實力太強了。
如果不加以限制,他們早晚會被趕出去。只要了解情況的人就知道,最近英國在非洲大陸發展的殖民公司過得多么不如意。
不是他們不努力,而是日子真的沒法過。好不容易建立殖民據點,馬上就要被現代化的非洲軍隊襲擊。
襲擊者都是非洲土著,自然和奧地利沒關系了。沒有證據,倫敦政府也無能為力。
派出軍隊圍剿,那就是扯淡。在茫茫非洲大陸中,怎么把襲擊者找出來?
為了報復,英國人也組織了黑人部隊,雙方殺的是昏天黑地。
最后先撐不住的還是英國人,不是他們不善戰,主要是英國人少。
巔峰時期,每年都有高達數千人的士兵傷亡,很多英國殖民公司因為賠不起撫恤金而破產。
這種情況下,英國人在非洲大陸的殖民地不可避免的萎縮。直到兩國達成協議過后,情況才發生了好轉。
英國人是善于總結經驗的,很快他們就發現,只是深入內陸叢林地區才會吃虧。在沿海地區建立據點,依托工事守衛,還是很安全的。
現在英國人擴張就是一路修要塞,有要塞工事在,就不怕黑人部隊的偷襲。
這都是暗地里的斗爭,奧地利軍隊不可能親自下場,雙方算是僵持了下來。
因為成本的關系,英國人在非洲大陸的擴張速度遭到了遏制,很多時候還被迫放棄勢力范圍。畢竟下黑手的不只有奧地利一家,法國人也沒少干這種事。
敵人多了,很多時候被偷襲后,連是誰干的英國人都搞不清楚。栽贓嫁禍這些都是常規手段,在殖民上爭奪中大家都沒有節操。
這也是英國人急著想要占據埃薩俄比亞的原因。只要掌控了這里,他們才會有數量龐大的炮灰部隊,和奧地利打地下黑戰爭。
弗朗茨面不改色的說道:“暗地里派人出售軍火給埃塞俄比亞,讓他們抵抗的激烈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