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作為好鄰居弗朗茨一直都密切關注俄國人的內戰,看著手中搜集到的情報,他就知道沙皇政府要讓步了。
為了保證國內的穩定,亞歷山大二世一直憋著沒有發動,結果叛軍的勢力滾雪球般的壯大,已經威脅到了沙皇政府的統治。
到了這一步,任何一名精明的君主都會選擇先維護自身統治。亞歷山大二世必須要先結束戰爭,才能夠進行內部清理,利用政治手段瓦解叛軍。
狗急還會跳墻,在沒有結束戰爭前發動,這些蛀蟲和普魯士王國一勾結,估計圣彼得堡都保不住。
為了迷惑這些人,亞歷山大二世已經發作了幾名替罪羊,看上去就像事情已經過去了。
這種和稀泥的做法,除了拖延時間外,實際上沒有任何作用。對一個國家來說,這樣的妥協就是在慢性自殺。
弗朗茨接觸過亞歷山大二世,他非常清楚這位不是什么庸碌之君。早在尼古拉時代,亞歷山大二世就提出了社會體制改革。
遺憾的是尼古拉一世已經推動了一輪改革,并且還是以失敗告終。晚年的尼古拉一世沒有破釜沉舟的勇氣,不敢冒險和國內的利益集團決裂。
到了亞歷山大二世時代,改革的難度就大幅度增加了,他沒有尼古拉一世的威望,壓服不了國內的大小山頭。
全面社會改革縮水為有限度社會改革,走上和原時空一樣的道路,亞歷山大二世采取了遵循漸進的方式推動社會改革。
關鍵時刻,波蘭起義爆發了,緊接著普丹戰爭爆發,俄羅斯帝國的霸權遭到了挑戰。
為了維護帝國霸權,亞歷山大二世不得不發動戰爭。戰爭失敗,國內的社會矛盾激化,造成了現在的局面。
弗朗茨當機立斷做出了決定:“首相,督促柏林政府履行條件,否則我們就讓他們什么也不要想拿到!”
這是政治訛詐,談判陷入了僵局,柏林政府也很慌。在這幾個月內,沙皇政府又武裝起來了幾十萬大軍。
再打一次?普魯士人表示很慌,戰爭進行到現在他們的損失也很大,再和俄國人硬碰一次,就算是打贏了他們也輸了。
如果自身實力不足,就算是從俄國人手中割讓了大片土地,他們也吞不下去啊!
容克貴族們也是有見識的,知道現在的普魯士王國經不起任何一次失敗。法奧兩國還在虎視眈眈,沒有動手那是他們還有一戰之力。
無論是誰先動手,都會便宜另一家。加上國際局勢的嚴峻,法奧都擔心率先入場會被暗算。
在利益面前,盟約比廢紙的作用大不了多少。萬一被坑了,上哪兒哭去?
這就給奧地利訛詐普魯士創造了機會。普魯士只知道俄國人的態度依然強硬,不知道沙皇政府要妥協了,柏林政府又不敢讓戰爭繼續下去。
“是,陛下!”費利克斯首相回答道
……
計劃永遠沒有變化快,接到維也納政府的外交照會,柏林政府是一點兒也不慌。
雙方直接談起了條件,普魯士外交大臣麥克凱特質疑道:“羅布森爵士,西里西亞和普屬薩克森地區怎么樣,你們是一清二楚的,怎么可能五百萬神盾買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