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皇政府財政好轉,這是一個偽命題。只要俄國官僚體系不得到凈化,吏治問題得不到解決,財政永遠都不可能好轉。
要肅清吏治,這比體制改革更難一百倍。無論怎么制定規則,都需要人去執行,這就是漏洞。
殺人立威是一個好辦法,遺憾的是歐洲沒有殺貴族的傳統,亞歷山大二世也沒有開先河的膽子。
弗朗茨搗鼓出了公務員考試制度,同樣沒有能夠解決**問題。甚至平民出身的官僚,貪污起來還更狠。
只不過這給弗朗茨創造了殺人立威的條件。反貪局有了事做,可以時常抓幾個蠢貨殺雞儆猴,豎立典型震懾官僚集團。
有了對比之后,再處理貴族官僚,大家就不會覺得皇帝狠辣了。
看看其他人犯事都被殺頭了,貴族犯事只是奪爵、蹲監獄,怎么說也是照顧了。
況且這個奪爵,還只是終身制貴族完蛋,世襲制貴族爵位還是會由第二順位繼承人再次繼承的。
理由還不是犯罪,而是侮辱了貴族的榮耀。沒錯,歐洲貴族文化也是有要求的,并且還是高標準。
暗地里怎么做沒關系,明面上誰要是違背了貴族行為準則,也是會受到大家抨擊的。
很多貴族官僚犯事落網后,受不了輿論的壓力,直接選擇自殺了事。人死帳消,事情自然也就過去了。
或許在后世看來這很可笑,反正又死不了,蹲幾年監獄風頭過了再出來,繼續過上等人的生活,為什么需要自殺呢?
但在這個榮耀高于生命的年代,為了維護家族榮耀,個人的生命反而是其次。
在外在壓力下,雖然杜絕不了**,至少讓他們收斂了。像沙皇政府那種直接貪污公款、公然進行索賄的事情,在奧地利沒有幾個官員敢干。
這種操作,偏偏又是俄國人學不來的。一方面是貴族實力太大,包括亞歷山大二世這次改革,也是貴族階級內部發起的救亡運動。
另一方面,則是知識普及的問題。相比歐洲各國,俄國人的識字率普遍偏低,就算是進行公務員考試,也沒有幾個平民子弟。
沒有足夠的數量,也如何能夠給貴族官僚們帶來壓力呢?要是只有區區幾個人,估計他們剛剛進入官場,就被人給打壓下去了。
義務教育進行了這么多年,哪怕只有百分之一人進入大學,奧地利每年也有兩三萬人進入大學,到了中學階段這個數字還可以放大十幾倍。
大量的人才儲備,才是奧地利最大的優勢。
量變引起質變,很多原時空默默無聞的存在,現在成為了時代的領軍人物;曾經大名鼎鼎的人物,現在反而有泯然眾人矣的意思。
事實證明,環境真的能夠改變一個人。弗朗茨不在迷信名人效應,他相信蝴蝶效應的作用是巨大的。
在沒有拿出成果之前,在他眼中原時空的名人,和普通人沒有多少差別。
畢竟科學研究充滿了巧合性,或許換了一個日子,換了一間實驗室,最后的結局都有可能發生改變。
甚至出生晚一點兒的奧地利科學家,沒準就被蝴蝶沒了。這種事情太常見了,只要原來的父母發生意外,或者是行房事的時間發生變化,最后受孕的精子、卵子都變了。
就算擁有同樣的名字,實際上已經換了一個人。要做到這一點,僅僅只是一次加班,或者是放假就夠了。
名人養成計劃,從一開始就是一個謬論。與其搞這些不確定的,不如進行沖量的好。
人才數量上去了,天才數量自然也增加了。實際上,這個年代能夠上大學的都是精英中的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