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英國人主動入侵,那么戰爭的責任就不在他們了。為維護帝國的利益而戰,弗朗茨只會嘉獎他們。
菲克尼子爵就是鷹派貴族之一,主張將歐洲各國全部驅逐出去,讓奧地利獨霸整個非洲大陸。
且不說能不能實現,有奮斗目標總是好的。奧地利在非洲大陸的實力,給了他們野心。
單純計算在非洲大陸的軍事力量,奧地利已經超過了各國的總和。當然,這并不等于奧地利對各國就擁有絕對的優勢,在局部地區奧地利同樣處于下風。
比如在南非地區,對上英葡任何一家,奧地利都無所畏懼。如果英國人和葡萄牙聯手,那么局勢就發生了變化。
兔死狐悲的心里很多人都有,一旦奧地利向有主的殖民地發起進攻,各國很有可能擱置矛盾聯合起來。
原時空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是一個經典案例。德二帝國崛起后,沒有做好外交工作,咄咄逼人的行事風格,讓矛盾重重的英法俄變成了盟友。
弗朗茨雖然壓制了國內的擴張主義,卻沒有辦法阻止底下人故意挖坑誘使英國人進攻。
這也算是釣魚執法的翻版了,如果正大光明的把力量暴露出來,英國人肯定是不敢送上門來的。
現在不一樣了,無論是奧地利貴族,還是心懷鬼胎的小比勒陀利烏斯,又或者是反奧派人士,他們都需要英國人來進攻。
這些人都有意遮掩,親奧派人士更加不可能跑去給英國人報信。況且,很多人都只是覺察到不對勁,卻不知道這是一個為英國人準備的陷進。
“英奧開戰”這個念頭,很多人想都不敢想。菲克尼子爵都沒有準備挑起兩國全面戰爭,他們還是有自知之明的,非常清楚自家海軍真不是皇家海軍的對手。
從一開始他們就沒有掛奧地利的大旗,戰斗的主力都是貴族私軍,頂著布爾共和國的馬甲和英國人PK就行了。
就算是事情暴露了出去,那也是貴族領主和英國人開戰,并不等于所屬的國家也要和英國人開戰,這非常的神羅。
當年皇帝和法國人開戰,神羅帝國的貴族們都可以讓政府中立,現在貴族領主和英國人開戰,帝國政府自然也可以中立了。
仗打贏了,布爾共和國占領英屬南非,然后制造一個理由,讓帝國吞并布爾共和國,繼承這部分遺產。
沒有撕破臉皮,英國人最多也就是抗議,或者是伺機報復,局勢還在控制中。
仗打輸了也沒關系,那是德蘭士瓦和奧蘭治自由邦輸的,和奧地利又什么關系?
大不了維也納政府出面調停沖突,英國人接受也就罷了,要是拒絕了,大不了一大幫子貴族私軍自帶干糧跑過來繼續和英國人死磕。
當然,這些軍功弗朗茨必須要追認,該給的嘉獎一點兒都不能少,貴族們的損失維也納政府最后也是要彌補的。
……
開普敦,德爾福總督現在非常的郁悶,倫敦政府剛剛宣布取消行動,布爾人就送上門來合作了。
作為一名有理想的總督,德爾福不想做一條咸魚,他還想要拿出一份亮眼的功績,進入倫敦的權利中心。
“葡萄牙人怎么說,他們對德蘭士瓦有興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