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要是實施了,新一輪的土地兼并就會在普魯士上演,大量的自耕農都會因此而破產。
“梅拉尼·格里菲思,你確定這上面的內容符合實際,農業部沒有考慮過這么做的后果么?”
面對威廉一世的質問,梅拉尼·格里菲思面不改色,坦然自若的回答道:“陛下,農業危機爆發后,市場必然會進行一輪優勝劣汰的淘汰賽。
無論我們要不要實施《土地休耕法》,破產潮都會爆發。我們主動采取措施,還可以早日度過危機,免得牽連到更多的人。”
這是歪理,也是事實。自耕農競爭不過大農場主,是必然的結果的。按照目前的情況,糧食價格已經崩盤,自耕農最多堅持幾年就會因為債臺高筑而破產。
這不是人力能夠改變的,無非是爆發的時間問題。容克貴族們改變主意同意削減產能,除了保住糧食價格外,更多的還是想要進行土地兼并,擴大自己的家業。
或許普通人會認為現在糧食價格大跌,土地變得不值錢了,然而掌握了權利的容克貴族,卻不會這么看。
人口是在不斷增長的,而土地卻沒有辦法持續增長下去。從這方面來看,糧食的價格早晚都會漲上去。
就算是國際糧食價格無法恢復,他們也可以通過修改規則,人為抬高國內的農產品價格。
原時空德二帝國自身糧食產量不足,容克貴族們都敢設置限制條件,阻擾外來農產品進入國內市場,何況是現在呢?
農民破產也是資本容克想要看到的,他們可以獲得更多廉價勞動力。只要分析一下利益就知道,這份計劃在普魯士王國已經無法阻擋。
……
繼普魯士王國出臺兼并意味十足的《土地休耕法》后,歐洲各國很快就開始爭先效仿。
大農場主和大資本家共同推動了這次瓜分這場盛宴,農產主獲得更多的土地,資本家們獲得了廉價的勞動力,雙方配合的是天衣無縫。
奧地利也沒有能夠獨善其身,只不過攔在他們面前的還有一部《禁止土地兼并法》。這是1848年維也納革命爆發后,弗朗茨簽發的法案。
上面明確規定了:禁止小塊土地私下交易,只能按市價賣給地方政府。(具體是指低于200公頃的土地)
這些回收的農業用地,地方政府只能出售給耕地面積低于50公頃的農民,或者是擁有耕地面積不足100公頃的退役軍人,以及耕地面積不足200公頃的軍功貴族。
(備注:購買面積達到這個上限后,就無法繼續購買)
這些購買的土地想要再次出售,還是只能出售給政府,不能直接和個人進行交易。
簡單的來說,就是小農場主可以買,大農場主們想要擴張,只能去收購面積在200公頃以上的農場。
從生產力發展的角度來說,小農經濟必然被沖垮,未來農業生產的主流就是農場。
這種土地兼并有助于增加農業競爭力,弗朗茨自然不可能阻止,但是他又不想看到國內農業被壟斷,所以才出臺了這部限制大貴族們肆意擴張的法案。
根本這部法律規定,奧地利國內超過80%的耕地都被鎖定了,只能在普通民眾手中流通。
貴族想要更多的土地還是去殖民地好了,在本土只要耕地面積超過200公頃后,再想要擴張就只能從大農場主手中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