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種程度上來說,當初的決定未必就錯了。普魯士無法吞并波蘭,不等于普魯士不能和別人聯手瓜分波蘭。
如果波蘭王國自身爭氣,獨立過后就努力發展國力,展示了一定的實力,那么柏林政府還需要他們這個盟友,不會有那么多爛事。
可實際上,波蘭從獨立到現在一直都在內斗。沒有執政經驗的波蘭政府,想當然的制定政策,結果鬧出了一系列的笑話。
從經濟發展就可以看出來,波蘭王國獨立以來,一直都進行戰后恢復,至今都沒有恢復到戰前水平,某些地區還出現了經濟負增長。
工業更是一個笑話,波蘭獨立時期繼承了一部分俄國的工業。這些產業落入波蘭政府手中后,不但沒有向前發展,反而就被折騰的奄奄一息。
經濟不行,軍事上也在瞎折騰。國內的軍隊都被人為的一分為二,相互之間還非常敵視,戰場上不背后互捅刀子,那都是愛國熱情高。
這種背景下,波蘭王國根本就沒有資格做普魯士的盟友。想要整合實力,贏得下一次戰爭,柏林政府除了打波蘭的注意別無選擇。
最終的結果無非是瓜分、還是吞并的問題。總之,波蘭的悲劇從一開始就注定了,**導致了現在的災難。
室內安靜了下來,隱約還可以聽到眾人的呼吸聲和心跳聲,氣氛緊張了起來。
“首相閣下,大事不好。”
一個聲音從門外傳來,將眾人從沉思中拉了出來。
東布羅夫斯基首相不滿的瞪了一眼來人,開會的地方怎么能夠亂闖呢,實在是太沒規矩了。
他心中已經打定了注意,如果不是大事,他就要好好教訓一下這個不懂規矩的家伙:“說吧,天還沒有塌下來。”
青年男子緊張的回答道:“昨天下午,我們在基輔地區的守軍和俄國人發生了激烈沖突,還爆發了槍戰,給我方造成了8人死亡、12人受傷。”
說完,急忙把電報遞給了東布羅夫斯基首相。
俄波兩國邊界沖突時有發生,不過死人的事情還是很少發生,通常情況下雙方都會相互克制,一般都是打一架就算完事,很少有動槍的。
電報只是介紹了沖突的前因后果,沒有其他的說明,東布羅夫斯基首相臉色一下子陰沉了下來。
屋漏偏逢連夜雨,這個時候爆發俄波沖突,這對波蘭政府絕對不是一件好事,一個處理不好他們就要滾蛋了。
把電報往往桌子上一方,東布羅夫斯基首相憤怒的一拍桌子,怒氣沖沖的說:“簡直是欺人太甚,難道俄國人就這么急著要挑起戰爭么!”
其他人也相繼傳閱了一遍電報,大家都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這次沖突,完全就是俄國人有預謀策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