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灑落,露出背后似藍寶石般蔚藍的蒼穹。
*
(九)
雨季過去了,龍愁潭再沒發過大水。
含川無趣地看著岸上的人兒們繼續他們的生活。
除了勞作以外,這些小家伙們又想出了奇怪的活動。
他們在岸邊上修了座廟,掛上“龍王廟”的牌匾。
來河湖捕魚的時候,總要這里跪跪,那兒拜拜。
閑適的日子讓含川開始犯困。
阻止自然的淫威,要付出代價呢。
他又得回水底睡大覺去了。
最后一次看看龍愁潭周圍的村落與停泊的木船,含川合上雙眸,放空身心。
一個偌大的氣泡浮上湖面。
意識陷入昏沉前,含川忽然想到,自己為什么要幫這群笨笨的人?
娘親說過,人很自大,他們經常叫其他生靈畜生,螻蟻,草芥,就連自己的同族也不放過。
哦~
大概就是,和他們無聊的時候看腳底的螞蟻一樣吧。
螞蟻掉到水坑里,是會淹死的。
*
(十)
幾千年的光陰荏苒,平息了湖川的怒火。
自那之后,龍愁潭像是一頭被馴服的兇獸,再也沒有向周圍的生靈宣泄它的痛苦。
人們在龍愁潭邊上幸福而快樂地生活。
每年的六月六日是當地的龍王節。
漁民們休漁一天,早早地起床,去龍王廟里燒香,奉龍王。
廟里沒有什么特別的東西。
只有一卷畫著龍門黑鯉,暴雨烏云的粗拙長畫。
由于年代已久,鯉魚輪廓仿佛要和背后的天地融為一體。
唯有那雙眼睛,雪亮如初。
到了晌午,便是聲勢浩大的龍王祭。
大大小小的船只,從村子里來的,從新建的城里來的,漂泊在粼粼的水面上。
最大的船上銅鑼敲響,只只雪白飯團包著菜肴,伴隨宰完的豬牛雞鴨,“撲通撲通”沉入水底。
外來的游客稀奇萬分。
這時候,年邁的村長就會拿起拐杖,笑著說。
幾千年前,當他們的先祖掙扎于災難里時,是龍愁潭的龍王解救了他們。
于是,每年的六月六,大家都會向水中拋出精心準備的食物。
只要龍王吃飽了,明年就會繼續保佑龍愁潭風調雨順。
游客們笑嘻嘻地聽完故事,驚嘆之余,不過把這當成了玩笑。
其實,連村民們自己都不信呢。
他們這么做,是遵從著對自然的敬畏和信仰。
畢竟,龍只會存在于傳說之中,興風作浪,無所不能,怎么會屈尊在這可憐的龍愁潭。
更何況……
有誰真正見過神通廣大的龍王呀?
*
(十一)
龍愁潭邊上的村子叫做百川村。
幾千年后,含川凝視的那個落后小村莊,早已成為美麗的大村子,環了龍愁潭大半邊。
水還是那么清澈,一眼望不到底。
蒙蒙細雨飄落,世界又是滿目的浩渺煙波。
人們從來不干圍湖的事。
人們從來不在龍愁潭放鴨。
人們從來不往水邊洗衣倒污水。
甚至連龍王祭的貢品,幾乎全不帶油湯。
如果有調皮的孩子想在湖邊小便,被發現后,是要挨揍的。
“這是對龍王的大不敬!不聽話的小孩,會被龍王爺吃掉!”
爹娘從小就這么訓孩子們。
游客來這邊,付了多少錢都沒用,不準亂扔垃圾,不準丟祈運簽。
除了這些,村里有幾條不成文的規矩。
漁網網眼不可以太細。
捕到鯉魚,尤其是黑色的,不可以拿去吃賣,必須放生。
大家都認為,龍王爺還要領著鯉魚們去跳龍門。
于是,那么多年后,含川悠悠睜開眼睛。
頭頂還是一片美麗深遠的金藍色天空。
*
(十二)
沈卿緣不想活了。
他沒有考上帝都的學府,就連半個其它城的名額都沒撈著。
沒考上……沒考上……沒考上意味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