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能夠通過大考的人少之又少,從前幾年的結果去看,來報名參加的人足有數萬之多,可最終能夠進入應天府的,也就只有不到千人罷了。
從偌大的神朝疆域來看,入選的千人結業以后分散到各處甚至都不會夠用。
除了朝歌人士擁有直接報名大考的權利之外,外地學子都需要先通過當地的縣,府,郡大選之后才會被送來朝歌,饒是如此人數依舊還有數萬人之多。
除此之外,倒是還有一件事也被多人提起,那就是七錄齋的圣人弟子俞子期投了拜帖給儒院,這倒是讓不少神朝百姓在感到驚訝的同時也有些興奮。
七錄齋是神
(本章未完,請翻頁)
朝疆域之外的修行勢力,論實力與神朝比起來自然是有所不如的,可單從浩然氣一道來說,倒也有著能夠和儒院爭鋒甚至還要壓一線的實力,眼下那俞子期投拜帖去儒院,以文論道,幾乎就是道統之爭,這可是一等一的大事情。
所以也是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都在期待著那一天的到來與結果。
春意是盎然的,秋天是蕭瑟的。
“明天就是大考了,信心如何?”
秦長魚很早就來了,躺在床上看著寧北問道。
這位乖張驕傲的秦家少主第一次躺在如此廉價的床上,若是讓熟悉的人見到了,一定會目瞪口呆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盡人事,聽天命。”寧北還在繼續望著窗外,輕聲說道。
應天學院的大考分為三場,分別是文試,武試,以及問心。
文試不必多說,寧北這些年雖然無法修行,可在青坪鎮的時候也看過數不清的書卷,自認為評個甲等成績不難。
自身無法修行,武試想來應是最差的丁等。
所以說能否通過大考最關鍵之處便在那第三場問心之上,問心,顧名思義便是問清自己的內心,這條路最難走,也是最玄幻莫測,自從應天府建立以來,往屆大考當中,問心的最好成績也就只是甲下而已。
潁川秦家的能量真的很大,作為遠離朝歌城,卻還要比五大氏族更勝一籌的秦家,放眼天下很少有辦不成的事,可就算是秦家想要插手應天府大考也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秦長魚看了一會兒寧北的背影,然后目光偏轉看向了窗外,湛藍的天空飄蕩著稀薄的云彩:“明天應當是個好天氣。”
他坐直身子,忽然說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