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點點頭,“昔日渤海王之事,我亦有知。”
“如今劉擎公子少年長成,可了不得,不瞞兄言,操有今日,便是蒙其恩澤。”
曹操一言,蔡邕大為不解,曹操出仕已經多年,那劉擎不過十六七歲的年紀,如何承其恩澤?
見蔡邕疑惑,曹操道:“兄必定見過朝廷榜文,言稱皇甫嵩、朱儁與曹操于潁川大破波才。”
蔡邕點點頭。
“皇甫嵩,傅燮與曹操,在東郡大破卜巳。”
蔡邕又點點頭,此皆是朝廷公告。
“然實際情況確是:波才大敗乃是劉擎公子一人促成,波才首級亦是其于數萬大軍中親斬,東郡之戰亦然,卜巳亦是劉擎親斬,只是將功勞分給了傅南容。”
蔡邕這下費解了,這事如何可能是如此年紀的人多的,那豈不是冠軍侯霍去病再世?
曹操繼而解釋道:“潁川戰后,皇甫將軍將劉擎公子之功勞如實上奏,但因其身世,加上宦官挑撥,朝廷對其所立功勞置之度外,公子大義,知朝廷不會封賞于他,便將所得功勞盡數分予他人,潁川一戰,操損兵折將,本應問責,亦是聽他之言,奏請來兗州平亂,借此恢復元氣,才逃過了一劫。”
“如此看來,此子確實堪稱人杰。”
“你未曾見,公子率數百騎馳援陽翟,波才數萬大軍兵臨城下,公子率十余騎親衛便殺向敵陣,與萬軍之中斬得波才首級,頃刻間回到陽翟,那日,潁川數位大族之人皆親眼所見。”
曹操說得蔡邕一怔一怔的。
十余騎沖萬人大陣?還頃刻間取賊將首級安然而退?
“公子謀略,武略,膽略,皆是操數十年所見之佼佼者,潁川大族對其爭相拉攏,荀氏與郭氏皆派子弟追隨于他。”曹操又湊近了蔡邕,小聲道:“我還聽聞,劉擎公子停留潁川期間,經學大師荀爽親帶女兒回到潁川,此為何意,無需我多言了吧!”
蔡邕自然了解這些士家大族的伎倆,不過他聽曹操說了半天,似乎還沒聽出他的用意,于是直接問道:“孟德,你我相會,為何盡說此人?”
“伯喈兄糊涂!你避禍多年,家中昭姬,年已及笄,今遇如此良人,豈能錯失!”
曹操一言,蔡邕幡然醒悟,原來孟德所言,是昭姬之事。
“慚愧啊,邕避禍他鄉,女兒都到了嫁人的年紀了。”
“伯喈兄,公子遣人來接你,你該明白其中深意吧,亂世而不廢禮法,此心可貴,如此天賜良緣,可千萬莫要錯過!”
曹操已經將話說的再明白不過了,蔡邕也懂了。
“孟德之意,我已了然!”蔡邕轉而望向李水,“你主好意,我亦領會,此些時日,蒙你關照,邕感激不盡。”
李水笑著,道:“曹將軍,伯喈先生一直未曾問我,我亦無機會說,想不到今日倒被你說破了,我一定稟報我主,奉將軍為媒人。”
曹操一聽,頓時大笑,李水也跟著笑,蔡邕也只好陪笑。
他還沒吭聲呢,好像女兒已經被人嫁了。
曹操止住笑,又突然正色起來,對蔡邕道:“伯喈兄,言歸正傳,方今世道已亂,你亦要考慮尋一強力庇護,切不可以文學相人,你若要我推薦,我僅推薦劉擎公子,此乃操肺腑之言!”
看著曹操如此認真的表情,蔡邕也很是好奇,孟德為人他是了解的,如此推崇一人,便是真心的欣賞,這個劉擎公子,到底有何魅力。
“孟德肺腑之言,為兄業已領會,此事定當慎重對待,明日一早,我便啟程回圉縣。”蔡邕笑道。
“那今晚,我們便痛飲一番,再暢談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