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戟點頭,當年柳三變年少輕狂,詩詞之中有語言,侮辱了大魏皇族先族曹騰,魏帝震怒,將柳三變打入詔獄之中,最終是王戟從中周旋,救了柳三變一命。
從那之后,大魏少了一位年輕儒生,多了一位浪跡青樓酒肆的青衣詞圣!
“還想入仕嗎?”王戟淡淡的問道。
“我的大柱國啊,你饒了我吧,儒家和陛下不對付,這個時候,我可不想趟入渾水之中!”
柳三變說道:“我啊,已是中年人,曾經那點白衣卿相的志向也消磨在青樓酒肆之中了,已經沒了入仕的心思!”
“陛下有陛下的宏圖霸業,儒家有儒家的浩然天下,我有我的青樓歌舞,就這樣吧,各自心安,各自歡喜吧!”
柳三變起身,就準備離開樓閣,說道:“我要再不過去,桓千山該提刀尋我來了,我先走了,大柱國保重吧!”
“不等等你的弟子了?”王戟問道。
“這徒弟,我送給長安書院了!”
柳三變說道:“當初收徒,也是一時興起,現在也想明白了,教徒弟哪有喝花酒來的自在啊!”
柳三變離去,王戟微微搖頭,說句言不由衷!
柳澄不錯,但是跟著柳三變,大魏朝堂便沒有他的立足之地,最大的成就大概也就是秦樓第二詞圣了!
“可是為何你對桓騎那般自信,是因為他是桓千山的兒子嗎?”
魏帝要對儒家出手,柳三變卻敢將弟子送入長安書院,那就是篤定魏帝不會對年輕一代出手!
而讓魏帝不對年輕一代出手的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桓騎和蕭少商,可以死死壓制年輕一代天驕,讓他們為大魏王朝所用!
校場之上,萬俟正言和柳澄相對而座,兩人唇槍舌戰,坐而論道。
大魏書院書院之爭,分文斗和武斗,這是最典型的文斗。
兩人引經據典,子曰,子孟子曰,有浩然之氣涌現,有儒家兩大圣賢虛影閃爍身后,兩人每每說出精彩之言,圣賢虛影必然撫須含笑,頻頻點頭。
許久之后,兩道圣賢虛影起身,對著彼此躬身行禮,隨后虛影便消散其中。
“誰贏了?”
“不清楚!”
“圣賢對揖,該是不勝不敗!”
桓騎皺眉說道,長安書院的下等馬已經如此不凡,那么上等馬和中等馬又該是何種姿態啊?
“善!”
董儒之拍案叫絕,說道:“通圣人三分心思,便可頓生浩然之氣;通圣人六分心思,便可見圣人虛影;通孔孟九分心思,可立地成圣!”
“你二人,皆有儒圣之姿啊!”
董儒之說道:“這第一場比賽,我判平局,你二人可有異議?”
“沒有!”
西幽書院對洛陽書院第一戰,平局!
雖然沒有輸,可是桓騎依舊不滿,這樣一來,勝利的天平徹底平衡了,勝負五五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