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里這般說著,鄭芝鳳甚至尋思著,回寨子的時候,要不是要弄個大動靜,好好的顯擺顯擺。
十萬斤鹽啊!
等寨子里的人看到這么多鹽,會不會驚訝的說不出話來?
……
在鄭芝鳳收拾著東西準備回寨子的時候,寨北的水寨倒是非常熱鬧,不少人都在船廠附近看熱鬧。
造海船?
就他們?
一根八丈長檜木大料被加工成龍骨后,許多人都犯起嘀咕。
檜木!
那可是軟木,龍骨不應該用硬木嗎?
別說是圍觀的人犯嘀咕,就連造船的人也根著犯起了嘀咕。
“師父,這些料子,都是用來拼龍骨的?為啥不用一根料子?”
方大洋瞧著按照圖紙鋸出來的一根根木料。
“就是啊,師父,這船頭龍骨,先用火烤彎,然后再用釘子連上,豈不比這樣更省事?”
李福興瞧著圖紙上,船頭龍頭的固定辦法瞧著都讓人頭皮發麻的圖片一樣,各種拼接在一起的木料都用實線勾勒出輪廓,許多大通條把好幾層木料打穿,這樣固定木料,簡直就是多此一舉,當然他是不敢這么說的。
“是費了些事,可這樣更結實,你看這些料子,從大致垂直于木料走向的方向固定,只要用釘子固定的就行,當然,這些釘子就是這樣的大通條,先用木鉆鉆通,然后再打進去……”
師父的解釋讓他們一個個的頓時都傻了眼,李福興的兒子,李剛更是拿起料子比劃了一下,然后問道。
“師祖,這,這釘子要打穿船頭嗎?”
“沒錯,這些大通條,非得打穿船頭龍骨不可。”
施奕文的話聲剛落,周圍的工匠就交頭結耳道。
“那得多少釘子啊!”
“就是,這么粗,這么長,這一根通條至少有好幾斤重,這幾百根,就是上千斤鐵……”
“上千斤?這可不是一般的釘子,個個差不多有兩尺長,一寸粗,這些釘子最少得小兩千斤鐵!”
“兩千斤啊!”
眾工匠頓時倒吸了口涼氣,這一聲“兩千斤啊!”讓他們無不是驚得咋舌,甚至一時間都說不出話來。
“這,這那是用木頭弄船頭啊,分明就是拿鐵堆出來的……”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的話語,落在施奕文的耳中,他并不覺得有什么,這頂多也就是一千多斤鐵吧,有什么大不了的?
對于任何一個來自現代的人來說,這點錢……甚至都不夠裝個防盜窗的。
可對于這個時代的人不一樣啊。
方大洋和李福星他兩互視一眼,都從對方的眼里明白了彼此的想法,作為徒弟的他們有必須提醒師父。
“師父,咱們這地方吧,不比福州那樣的大地方,雖說鐵匠打出這么長的釘子沒問題,可這船頭就用了這么多鐵,這船身上那不還得更多?徒兒估計,咱們寨子里頭沒有那么多鐵。”
“是啊,是啊,師父,這鐵都是從福建運過來的,各家船主都自己留著呢,徒兒覺得吧,咱們這個船頭,沒必要弄這么結實,咱們可以把這些鐵省下來,用在船身上,畢竟,這肋骨也好,船板也罷,都得用不少釘子!”
李福興也跟著附和道。
就是造艘船而已,又何必用那么多鐵呢?好鋼用在刀刃上,好釘用在船身上,這才是造船的道理啊……
看著這倆大齡徒弟那副誠懇模樣,施奕文抿了抿嘴,然后說道。
“其實,造船不一定非要用鐵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