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以為自己身份暴露,自己這一路走過來,看見那大花轎,確實是贊不絕口了一番。
而那祠堂,劉伯溫也確實是里里外外前前后后都踏了一遍!
少年卻是不動聲色,指了指鍋里的食物,笑道:“二位還沒吃飯吧?不嫌棄的話,一起吃點?”
話說這少年名為方世玉,重生到大明朝,已經三月有余了,但身份只不過是個平民百姓。
作為重生者,方世玉自然也有一個系統,只是這個系統除了一些小玩意,什么獎勵都沒有。
什么武學秘籍,金銀財寶,更是聞所未聞。
屬實一般!
更加坑爹的是,這個垃圾系統,竟然還給了方世玉一個要命的身份,那就是方孝孺的遠房表親,要多遠有多遠的那種。
而這方孝孺可不是一般人,乃是明太祖朱元璋留給皇孫朱允炆的輔政大臣,更是對建文帝朱允炆極為忠心耿耿。
史書記載,靖難之役后,永樂大帝朱棣登基為皇,讓方孝孺給自己起草詔書。
但無論朱棣用什么方法,這方孝孺就是軟硬不吃,除了燕賊篡位四個字外,多一個字都不肯寫!
勃然大怒的永樂大帝,放言方孝孺要是再不識好歹,那就誅九族!
結果方孝孺眉頭都沒皺一下,十分硬氣的表示,九族算個屁,你就是誅我十族,這詔書老子也不會寫的。
面對方孝孺如此奇葩的要求,朱棣當即表示,如你所愿!
于是,震驚朝野,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誅十族就此誕生,但凡有點血緣關系的都被殺了,甚至就連跟方孝孺只有一面之交的人也都被殺了,總共八百七十三人,慘死在這場事件中。
如今的方世玉,對此只想罵娘!
自己跟方孝孺那是需要翻上半天族譜,才能扯上一點關系的存在。方孝孺位極人臣的時候,自己沒落到一毛錢好處。方孝孺落難了,自己倒是要被株連!
這他媽找誰說理去?
你方孝孺是個有骨氣的文人,我方世玉不反對!
可你讓老子給你墊背是什么道理?
每當方世玉一想到自己好不容易重生了,結果要不了多久,自己就要給這個只聞其名未見其人的方孝孺陪葬,頓時就覺得自己簡直比竇娥還冤!
痛定思痛之后,方世玉只想到三個解決方案。
其一,幫助建文帝朱允炆打敗朱棣。
其二,投奔永樂大帝朱棣。
其三,在一切還沒發生之前趕緊跑路!
但第一個顯然是行不通的,建文帝朱允炆簡直就是個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廢物,跟著建文帝,豈不是死的更快?
第二個顯然也是行不通的,此時的朱棣雖然還不是永樂大帝,但那也是燕王,手中權勢滔天。
他方世玉只不過是個小屁民,別說投奔了,見都不可能見得到朱棣。
怎么想,也就只有跑路這一條還算是靠譜點了。
但問題了,此時的明朝,管制極嚴,若是沒有官府的證明,別說跑路了,你就是出個村子,都要被抓起來的。
何況這天下之大,莫非王土,只要在大明朝的版圖之中,結局就只能是被朱棣一刀咔嚓掉!
思前想后的方世玉,終于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既然陸上不行,那老子就出海!
此時的南洋一帶,壓根就是沒主的地方!
什么琉球、爪哇之類的,不過都是一些當地的部落土著!
自己好歹身懷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知識儲備,混個土皇帝壓根就不是問題。
指不定還能改變歷史,數百年后,華夏版圖延伸幾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