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世玉朝著藍玉笑著問道。
“當今萬歲文韜武略樣樣精通,對天下百姓以及文武百官那叫一個棒!”
“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萬古圣君!”
藍玉正兒八緊的說道。
要知道這可是一道送命題,要是稍加猶豫的話就會丟分。
“玉蘭啊玉蘭,沒有想到你這一根筋的糙漢子,居然會說這種場面話。”
“果然官場是一個大染缸,像我這種心思單純的小年輕,要遠離那里才好。”
方世玉的這一番話,說得旁邊的朱元璋有些無語。
我看你小子是一個經國人才,這才想提拔你入朝為官。
結果你個小王八蛋居然說我大明王朝的官場是一個染缸,然后你這個心思單純的人要遠離朝堂。
聽你這話的意思,我大明王朝的朝廷是奸人當道?
咱這個洪武大帝,是最壞的那個壞人?
你小子居然對我大明王朝上上下下有著這么大的意見,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這話前面說的還行,不過后面有著很大的問題。”
“陛下確實文韜武略樣樣精通,而且對百姓也非常不錯。”
“只不過對百官來說談不上有多好,甚至可以說是非常的嚴苛。”
“在很多朝廷正常的心目中,都會有一種伴君如伴虎的錯覺。”
方世玉拍了拍玉蘭的肩膀說道。
方世玉說的可是正兒八經的大實話。
因為朱元璋的出生以及經歷的緣故,他非常重視平民的感受。
輕搖薄賦,鼓勵生產,而且時不時的微服私訪視察民情。
不過因為小時候經常受到官府的欺壓以及羞辱,所以他對官員之間的印象非常的差。
稍有不慎便發文申飭,嚴重點便關入大牢。
特別是經歷了空印案以及胡惟庸這兩個大案之后,大明王朝的文武百官見了朱元璋就如同耗子見了貓一樣,戰戰兢兢的非常害怕。
唯恐自己哪里做得不好,就被朱元璋罷官砍頭。
從而在大明王朝早年間形成了一種奇葩的現象。
就是文武百官在上朝之前,先跟自己的家屬告別,唯恐自己一去不返。
要是能安全到家,這就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情。
像藍玉這些跟著朱元璋打天下的好兄弟,雖然還不錯,不過也好不到哪里去。
“這個跟圣上囚禁大都督有什么聯系嗎?”
朱元璋滿臉好奇的問道。
方世玉說的這些,他也有所耳聞,不過他并沒有什么好的解決方法。
一來,是因為大明的國庫并不是很富裕,沒辦法高薪養廉,也沒有辦法讓百官向唐宋時期的那些官員一樣樂呵呵的過小日子。
二來,自己確實是很不爽那些剔骨吸髓的官員。
在他的想法里,做官就是得干活的。
少他娘的,一天天在老百姓的面前扯高氣揚。
要是被老夫我發現了,直接扒了你的皮。
“我告訴你,這關系那就大了。”
方世玉一臉神神秘秘的說道。
“我先考考你,以大都督的身份,叛主投敵,你說這個罪名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