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世玉眉頭緊蹙,腦海中出現一個非常不好的念頭。
朱元璋道:“遷都的事情.朕已經決定好了。在臨了前。把都城遷到北平去,至于明年你的婚事!”
“你若是想娶紫怡,也未嘗不可。但是朕要你答應--件事情。只有你答應了,朕才會同意。不然的話...”
方世玉笑著接到:“不然的話我這一輩子都見不到她了,老朱頭你到底做了什么?”方世玉呼吸略顯急促,竟是開質問。
淺笑一聲,朱元璋回到:“沒做什么,只要你答應。此生你們的孩子不參與朝政,朕就讓你再賜婚大典上看見紫怡。”
不知為何,原本打算來開導方世玉的朱元璋。進了屋子后,卻又突然變了注意。
方世玉微微低頭,嘆息道:“別說我的后人了,就是我都不想參與朝政,這不是你硬塞給我的嗎?我答應你便是!”
“那好!那好!你的私事說完了。該說點公事了。明天太和門御門聽政。朕會降旨,營建北平新宮。你考慮-下,燕王朱棣應該遷到什么地方去?”
朱元璋見方世玉答應了自己的條件,便也不愿在兒女私情的事情上多言語。
似乎是老朱頭在面對朱氏王朝的龍椅和方世玉的愛情時權衡利弊做了下下策。
“會不會有點操之過急了?”方世玉愣了一下,這老朱頭辦事也太雷厲風行了吧,才說完要遷都,明天就要下令建造宮殿的事情了。
朱元璋聞言嘆息道:“不急不行啊,朕還不知道能活多久呢。生前把這些事情都做了,標兒才不會那么累啊!”
在封建時代,朱元璋此時已經算是高齡了,身體每況日下,誰也不知道他究竟能活多久。
便是方世玉.也不敢肯定,朱元璋-定會死在洪武三十一年。極有可能因為點什么事情突然死了。或者是因為點什么事情,又多活了幾年。歷史已經變得風云莫測了。
畢意方世玉的出現做的這些事情,早就已經改變了大明的歷史。
“如果遷都的話,朱老四的安置確實是個問題。若是細算北疆除了燕京,只能把朱老四遷到長城以外,或是遼東地區了!”
方世玉話音剛落突然又想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老朱頭陵寢的事情,畢竟馬皇后此時還埋在應天的皇陵。方世玉突然想起陵寢的問題。
朱元璋上年紀了,如果要營建燕京新都。皇宮要蓋新的,而且只能比應天大不能小,城墻輪廓要修,只能比應天高達巍峨不能弱了。護城河要擴建,陵寢要修。
這些帝王的基礎設施,一樣都不能少,可這大明剛剛將軍戶制度打破改為募兵流官制。
每年的軍費開支都是一筆天文數字,哪里還有更多的錢去營建新宮和陵寢。
“這個簡單,朕都想好了。凡大明后繼之君,賓天而去者,北平停靈七日,前往鐘山落葬!所有陵寢,全都修在鐘山。”朱元璋篤定道。
方世玉皺眉想了想,這才開口到:“倒是也可以,只是這些事情是不是還是有點操之過急?這需要的銀錢,那可是一個天文數字啊!”
朱元璋搖了搖頭道:“內帑里還有很多黃金,太致有八百多萬兩,用來建造新城,足夠了。你不是也在海外運回來-些上等木料嗎?遷都一事,刻不容緩。”朱元璋語氣篤定道。
似乎他要在死之前。把皇宮搬到北平去。
方世玉聞言,頓時吃驚起來,老朱頭果然不愧是最摳門的皇帝,這些年,竟然攢了這么多錢。
只是方世玉不知道的是,這些黃金,除了他帶回來的外,其中八成以上都是朱元璋在洪武二十二年以及二十三年。收天下田畝歸入皇莊,把那些士紳門縫砍的砍,流放的流放。這些錢,幾乎都是抄家滅族所得!
“欸?老朱頭,不對啊!”方世玉突然疑惑道。
“哪里不對?”朱元璋疑惑問到。
“老朱頭,你想想啊,咱把都城遷到北平,哪北方的邊防控制權是不是就要握在朝廷手里,而不是諸位藩王手里?“
大明歷史上,最大的拐點就要出來了,方世玉覺得自己是時候應該提前做好準備了。
方世玉且光閃爍,遷都燕京是一個歷史性的決定,大明也只有定都在北方,才能將北方牢牢控制住。遏制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侵略.維持帝國在北方的統治。
朱元璋點了點頭,輕聲道:“這樣啊,他們確實手里有些兵權,但這都不重要,老子還活著吶,輪不到他們作亂。”
方世玉搖頭道:“但你總有離開的時候,到了那時,這些藩王不服朝廷。他們又手握兵權,就在京師附近。杠起來就是一場混戰,雖然戰爭的勝負不用擔心,可最終的結果必然是北方大地生靈涂炭。朝廷對北方的經營,更加舉步維艱。”
“因此,我認為要遷都燕京,首先還是解決藩王傭兵的問題。”
“這件事情朕想辦法解決。你繼續批奏疏吧。”朱元璋說罷,起身離開了東宮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