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書?史書需要高超的理解力,需要淵博的見識,老百姓根本讀不懂史書,便是后世,也只有專門研究歷史的學者,才會去讀史書。
普羅大眾更喜歡話本形勢的演義。
這更貼切他們。
羅貫中見狀,知道不好在拒絕,只能起身,躬身頷首道:“草民,領旨謝恩!”
“來啊,送羅先生出去,半個月后去羅先生的住處取稿件,送到磐泰宮!”方世玉嘴角微微上浮。
磐泰宮就是慶慎郡主起居的宮殿,將稿件送到慶慎哪里,她來判斷,肯定是沒問題的,至于方世玉,有閑暇的時間,巴不得多睡會覺呢。
哪里有時間去看什么稿件。
羅貫中心中嘆息,卻也不好表現出來,在小太監的帶領下,離開了皇宮。
慶慎郡主打量一眼方世玉,徑直的坐在方世玉的身旁,先前有外人在,慶慎還是謹守禮節,站在方世玉的后身。
“殿下,羅先生那么大年紀了,還能寫出來錦繡文章嗎?”
慶慎郡主心中不免有些疑惑,羅貫中的年齡確實不小了,距離他的死亡,也沒有多長時間了。
三五年光景罷了。
不過對于這些,方世玉并不在意,羅貫中只是一個人罷了,大明經過洪武之治,文風昌盛,那些無法考取功名的人,若是有錢賺,自然會去寫話本。
用羅貫中開頭,只能算是一個引子罷了。
輕笑一聲,方世玉道:“他寫不出來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會讓別人幫他寫,你知道李太白那么大的文采,為什么不去考科舉做官嗎?”
帶著慶慎郡主,方世玉并沒有在文華殿的院子多做逗留,留的時間越長,對他來說,就是越發危險。
景清和楊寓都是二不愣登的家伙,萬一出來喊自己這個代理皇帝去加班加點,自己是去還是不去?
索性見了羅貫中后,方世玉帶著慶慎馬不停蹄的離開了文華殿的院子。
慶慎郡主遲疑道:“為什么?”
“文采好的人,他未必會做官,胸中既無平定天下的良策,亦無救濟斯民的能力!還有一點也尤為重要!”
“商賈子弟,禁科舉!”
方世玉的前半句話,倒是有些片面,過于武斷,畢竟人李白沒做過官,誰知道他能不能做好?但仔細聽聽,文采好只是文采好,做官和文采完全是兩回事。
而最后一件事,則是說明許多才子,他們為什么被稱為才子?只是因為他們無緣做官,又有極高的風采罷了。
若是他們能做官,還有時間去研究文采?
“對了,千萬別相信什么,千金散盡還復來。這就是句騙人的話,我的記憶里,給人講解這句話的人,都被統一稱為毒雞湯!”
“李太白家里有的是錢,他祖上和李唐皇族同出一源,算是遠支皇親,李太白家中三代經商,積累的財富完全足夠李白隨便玩的了。”
“普通人要是學李白,千金散盡還復來,千金散盡了,還不還復來已經不重要了,在還復來的路上,散盡千金的人,極大可能會被餓死!”
方世玉邊走邊和慶慎郡主說著。
慶慎道:“華夏千年傳承,妾身想要理解,還是需要時間。。如果是朝鮮的話,就不用這么恐怖了。”
慶慎郡主一直在想,如何能讓自己變得更好,而隨著她喜歡文學,詩詞歌賦的事情被方世玉知道后。
閑的無聊時,方世玉總會和慶慎郡主說一些讓人聽不懂,又感覺很高大上的話。
“朝鮮?朝鮮有什么歷史可言嗎?”方世玉搖了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