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廣孝坦然地看了看反對自己的官員,高聲道“災民入京師,其利在三。報恩寺、英烈碑開建在即,急需大量農工,而京畿之地征調農工,耗費較大,轉用災民中青壯,耗費偏低,且能為災民開一營生,便于其災后恢復,此為一利。”
“災民入京師,營生有所得,必花銷于京師,購置百物,此可促商業繁榮,彌國孥損耗,此為二利。”
“京師人口雖多,然仍有所不足,身為天下帝都,人口為本,引災民入京師,十之一二或可安頓于京師,以增京師人口,亦不致影響災民返鄉恢復生產之大局。”
刑部尚書侯泰出班,厲聲呵斥道“此乃禍國殃民之策皇上,災民受災,流離失所,有人甚至失去了家人,正是他們修養之時,如何能因土木之需,征調民力,如此豈不是增其害,傷其情,乏其體民心必亂”
姚廣孝毫不客氣地反駁道“難道他們在那里天天躺著,吃吃喝喝,等待半年之久,毫無作為侯大人或許不知,碌碌無為才是最痛之事,有所為,縱無所獲,也好過無所事事”
“妖僧一派胡言百姓應修養為主,不可征調”
侯泰毫無禮儀地指著姚廣孝罵道。
姚廣孝上前兩步,回道“我看侯大人才是惡魔,任憑百姓腐爛,而不知收取其心,謀其出路,賑災濟民,如何能只是吃喝住三字”
朝廷之上,紛亂又起。
朱允炆聽明白了姚廣孝的意思,他是想給災民找一份工作,讓其打工養活自己與家人,而不是坐在定遠或鳳陽安置點,一天天吃著朝廷的糧食,什么事都不做。
后世經濟大蕭條,失業率增加的時候,為解決就業、收入與生產問題,通常都會使用這一招
基建。
姚廣孝此人確實是有大才,不負“黑衣丞相”之名,思維睿智,善于突破常規,他雖然不懂得政府調控的理論,但卻知道,讓人天天吃救濟糧,不如讓給他們找個事做。
這倒是解決災民問題的一個方法。
從空間上看,鳳陽等地距離京師算不得遠,而且水路暢通,縱是定遠走陸路,拖家帶口,也用不著半個月。
從時間上看,等待大水退去,再等到作業田產,起碼需要半年時間。
而這大半年中,他們并不從事生產,只蝸居在各地,不會創造社會價值,反而需要朝廷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去救濟。
這在成本上,并不劃算。
只是災民入京師的問題也是存在的,安置在何處,生活如何保障,治安如何維護,是否會占用過多的京師物資,導致京師物價上漲
“皇上”
解縉出班,高聲喊道。
眾大臣紛紛擺正好帽子,把袖子也放了下去,有些人還在撿笏板,朱允炆甚至還看到了地上有半個饅頭
這朝堂啥時候成飯館了
“講。”
朱允炆看了看姚廣孝,見這個老家伙還活著,沒吃虧,也就放心了。
解縉肅然道“臣思量再三,認為姚侍郎所言在理,百姓雖是遭災,但內心所急,不就是重建家園,安居樂業依鳳陽諸地自救與朝廷撥付,恐難持久。與其浪費半年時日,不若引他們入京師,以工代賑,加以貼補”
內閣解縉站在了姚廣孝一邊,這讓其他大臣有些措手不及。
工部尚書鄭賜有些擔憂,出班表示“皇上,災民入京,無所安頓之地,若讓災民以地為床、天為被,豈不是害民”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