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朵顏三衛實則為兀良哈三衛。
兀良哈是一個部落,在成吉思汗時,其部落長折里麥受封,于斡難河源頭遷到洮兒河東北嫩江支流上游的搠河河畔。
明初,朱元璋趕走了北元之后,經略東北。
洪武二十年,朱元璋派遣馮勝遠征遼東,兵不血刃降服納哈出二十余萬人。
洪武二十一年四月,朱元璋“置泰寧、朵顏、福余三衛指揮使司于兀良哈之地,以居降胡”。
此時,兀良哈成為了兀良哈人居住的地方。
泰寧、朵顏、福余三衛,以泰寧衛最強,其指揮使阿扎失里是北元遼王,為成吉思汗幼弟鐵木哥斡赤斤后裔,地位顯赫。
此時兀良哈三衛,泰寧衛為首,阿扎失里可以說是三衛之長。
但畢竟阿扎失里身上流淌著黃金家族的血液,在臣服了大明兩年多以后,阿扎失里反叛大明,帶軍隊攻擊大明邊境。
朱元璋也不是好惹的,直接命令傅友德、郭英出征,擊敗阿扎失里。
阿扎失里的叛亂與失敗,讓泰寧衛損失慘重,自此泰寧衛一蹶不振,朵顏衛趁機變強,逐漸成為了三衛之首,這才有了朵顏三衛之說。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大明對于兀良哈三衛或朵顏三衛,從來都沒有形成過真正意義上的統治權,從開始,至最后,都是羈縻之策。
包括此時的寧王朱權,其看似手握朵顏三衛八萬騎兵,兵勢威猛,但朱權對于朵顏三衛的控制力,并不強。
真正管控朵顏三衛的,還是三衛各自的指揮史。
朱權手下最精銳的部隊,并非是朵顏三衛,而是兩萬營州三護衛,這才是朱權可以在大寧安穩睡覺的本錢。
劉長閣在天亮時分,打馬進入大寧城。
對于寧王朱權,劉長閣沒辦法隱藏行跡,若是偷偷摸摸來,被人發現,反而會說不清楚,光明正大的來,多少顯得更坦蕩,自然一些。
朱權對于劉長閣的到來也是暗暗吃驚,不敢怠慢,在寧王府設宴招待。
劉長閣初始時還風輕云淡,對于貶官大寧不以為意,但推杯換盞,酒意朦朧時,開始抱怨起來“我劉長閣也是為朝廷立過功勞的,可如今呢竟淪落到這等荒涼之地可悲啊。”
朱權眼神中閃過一絲不屑,旋即舉杯勸道“劉大人正值壯年,他日必可返回京師,重享榮華,何必在意一時低谷”
“哈哈,寧王說笑吧,那顧三審已經成了安全局指揮史,焉能容我回去縱是皇上想起,他也會想盡辦法,將我留在京師之外我如今只是一個小小的經歷,想要捏死我,對他而言易如反掌”
劉長閣一飲而盡,摔杯憤喝。
朱權嘴角微微一動,劉長閣說得有道理。
人一旦站在高位之上,便不會再甘愿回到以前的位置上。
眼下,顧三審成了安全局指揮史,手握重權,想要擋住或除掉劉長閣,并不是什么難事。
或許,劉長閣此人已是一顆廢棄的棋子。
觀人醉酒,是朱權善用的手段。
劉長閣越喝越多,到了最后,竟拉著一旁的侍女,指著朱權道“此女,我要了,給,還是不給,說句話”
朱權看著放肆的劉長閣,起身搖頭道“劉大人,你醉了。”
“我沒醉我現在告訴你,我劉長閣是奉秘旨來的,我要個女人你都敢拒絕我,哪天我回到京師,我一定,一定告你。”
劉長閣腳步踉蹌地走向朱權。